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 ”爸爸”这个称呼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三国时期中国就开始有「 ”爸”「 ”妈”的称呼了,当时有一部作品是《广雅》,《广雅·释亲》原文记载:「 ”妈,母也。”「 ”爸,父也。” 依此来说,「 ”爸”「 ”妈”应该是人类最早称呼双亲的词了。 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称呼双亲为「 ”爸爸”和「 ”妈妈”的呢? 「 ”父亲”「 ”母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的称呼,但是很多是见于书面称述时使用,或者和别人对话时候称呼双亲为父亲和母亲。 「 ”父”的发音比较难,「 ”母”也比「 ”妈”稍微容易一些。 父,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由来:「 ”父”字非常古老,其意义变化也非常大。在甲骨文中,「 ”父”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柄石斧,其最初意义便是「 ”斧”,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斧”,「 ”父”字不再有此义。持有石斧是力量与勇敢的象征,所以「 ”父”字意思引申为持斧之人,也就是值得敬重的人,这个意义后来与「 ”甫”字通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再后来。「 ”父”又被引申为「 ”父亲”,这是因为,在每一个人眼中,都只有自己的父亲才是最伟大、最值得敬重的人,同时「 ”父”字也可以用以称与父亲同辈的人,例如姑父、姨夫等。 从汉朝开始许多西域的民族内迁,比如,龟兹人内迁榆林。东汉时,北匈奴西迁了,南匈奴内附,到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划为五部,这些匈奴人在之后二三百年间大都融入了汉族。曹操还远征了乌桓,乌桓最后一任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一部分又被汉化。所以,爸”「 ”妈”这两个词很可能是随着这些少数民族进入汉语词汇的。 中华文化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称为父亲的,那就是「 ”爷”,很多人都认为「 ”爷”指的是祖父,当然事实上现代社会都是这么讲的,「 ”爷”就是祖父。但是学习了《兵车行》后,我不难看到有「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为什么是「 ”爷娘妻子走相送”,而不是父母送?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 ”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其实「 ”爷”这个字一直是对父亲的称谓,现在还留有「 ”爷俩”词,就是父子俩。到现在北方有很多人还称大伯为「 ”大爷”的。 到了宋元时,「 ”爷”的含义开始转移,叠词「 ”爷爷”才出现,这个时候指的就是祖父。北宋《广韵·哿韵》:「 ”爹,北方人呼父。”「 ”爹”在宋时才出现,应该是「 ”爷”的转音,确实现在在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叫爷爷就是叫「 ”爹”。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 ”祖曰‘爷’。” 直到清朝时期有一个学者叫王念孙,他所说的「 ”父亲之转也”,意思是「 ”父亲”的转音。这值得商榷,「 ”父亲”是不易转音「 ”爸”的,差距太大。 最近又看了一次《江山风雨情》和《太祖秘史》,里面称父亲和母亲是「 ”爸”和「 ”妈”,我就一头懵了,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难道从明清时代就开始有了吗?我也查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又个可以借鉴的地方,蒙古人称父亲是:ecige(额祈葛,古代蒙古语) abu(阿布,现代蒙古语),那么这里汉语里的「 ”爸爸”是不是有派生发音呢?毕竟宋朝以后蒙古入主中原,统治了中华民子近10年,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 ”爸爸”称呼父亲,而非「 ”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现在大众的「 ”爹爹”「 ”娘亲”的古代称呼印象主要来自于影视剧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过也。现代人大多数是叫「 ”爸爸”。湖北、西北、安徽等地也称父亲不是老大的为「 ”达达”,比爸爸小的也叫「 ”达达”。 「 ”Abba”音译「 ”阿爸”的简称,Aramaic(阿拉姆语)的父亲,出自《圣经》之《新约》罗马书8:15 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 ”阿爸,父!”。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法国语言学和史前人类学研究联合会的科学家日前对「 ”爸爸”一词进行了考察。他们发现,人类14个主要语系中基本上都存在这个词,而在7%的被研究语言中,「 ”爸爸”一词的意思都是父亲或者是父亲一方的男性亲属。负责此项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对于「 ”爸爸”在各种语言中的统一性可能只有一个解释:「 ”爸爸”是人类祖先最先会说的一个词。 第一个「 ”妈妈”是最简单的发音,是婴儿张嘴吐气的自然结果;第二个最简单的发音就是「 ”爸爸”一种尽责的职称,同时也是一种爱称。 综上所述,「 ”爸爸”这一称呼应该就是世界语言的融合,最后派生出了汉语文字中的「 ”爸爸”,和这一称呼! 本文头条号原创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你们那边是如何称呼「 ”父亲”的呢?欢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