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情绪呢?

如题所述

焦虑情绪是一种通常由不确定性或危险的观念或预期引起的强烈内心体验。
焦虑情绪的成因比较复杂,以下是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的原因:
1. 生理原因:一些生理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血糖低、荷尔蒙不平衡等,可能导致人产生焦虑情绪。
2. 遗传原因:家族史和遗传基因可能会增加一个人患焦虑障碍的风险。
3.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特定情境,如在工作场所、社交场合、社交媒体上的竞争压力、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导致焦虑情绪。
4. 社会因素:面对社会压力、家庭关系、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等,也可能导致人产生焦虑情绪。
5. 心理因素:个体内部的心理体验,如个人生活事件、负面想法、人际关系、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焦虑情绪增长。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人产生焦虑情绪,超过了自我日常可承受的范围时,就可能发展成为常见的焦虑障碍。
如果发现自己有焦虑情绪,最好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缓解焦虑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2
越来越庞大的单身市场,焦虑弥漫我有一个女性朋友,1986年生人,现在已经33岁,至今单身,这些年不是没遇到爱情,但是终归没能走到一起。如今已经空窗了好几年,说不着急是假的,但是后来发现着急也没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破罐破摔,爱谁谁了。"可是她的条件可真称不上"破罐",名校毕业;名企高管;长相虽然算不上貌美,但也绝对算不上难看,算得上剩下的优质女青年。隔段时间她会给我打电话,满满的焦虑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我说你这么优秀怎么可能嫁不出去呢?你去参加相亲会啊。她答:相亲会都是90后小年轻,我去了显得很异类。我说那你去上相亲网站啊,她说,相亲网站上很多骗子。我说那你去报名婚恋网站的VIP,让他们给你在线下找,她说那样的服务太贵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我说,那你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帮你介绍啊,她说最开始大家还给介绍,自己没看上,人家慢慢也就不介绍了。我说,那你周末多出去参加活动啊,这样接触到异性的机会才多啊,她说,平时工作就很累了,周末只想自己在家呆着。我说,那你怎么找恋爱对象呢?她说她相信缘分,相信总有属于她的一个。但是那个他迟迟不出现,所以她很懊恼,天天焦虑。据统计, 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在今年的5月20号,珍爱网发布了《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4 亿,单身群体数量庞大。我朋友的情况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单身人群的焦虑情绪却有共性。今天的这篇文章,咱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度解读"单身焦虑"这一话题。"习得性无助"——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我跟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聊过,说她们不焦虑那是假的,只不过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她们有时候会表现得好像很无所谓,深入交流之后 ,你会发现她们内心对“单身”这事充满焦虑。她们焦虑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压力吗?是因为周围成双成对的伴侣给她的压力吗?是,但不全是。下面我将从心理的需求角度深入谈谈单身的焦虑来源,以便能更加了解自我。让我们首先从一个心理学概念"习得性无助"讲起。"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前面几次狗试图挣扎跳出笼子,但是都失败了。慢慢的,狗放弃了尝试,因为它知道挣扎也没有用,每次蜂音器一响,它都无助地等待着被点击。后来,在电击前实验人员会把笼门打开,但是蜂音器一响,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苦难,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对自己和环境都需要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我们感到安全,会让我们乐观、有信心,反之,人就容易抑郁、消沉。由此可见,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现代人越来越广泛的焦虑,与每个人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那些大龄单身的人,往往都已经自己奋斗出了一片天,他们缺钱吗?缺事业吗?缺一个人照顾吗?都不是,其实他们自己一个人也能生活的很好。那为什么他们还会感觉到焦虑呢?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情感的未来走向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他们焦虑的来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