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好心人帮帮忙

如题所述

高用燊(SHEN),男,福建屏南人,济空雷达某团三站副站长,空军中尉军衔,中共党员。1980年6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同年底入伍。2004年8月被保送至军事经济学院,2006年7月提干。历任战士、班长、学员、排长等职,2007年12月任现职。 2009年12月下旬,济空组织3名优秀官兵代表在全区新兵连作巡回报告,其中大学毕业应征入伍、因表现优秀由士兵提干,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雷达某团三站副站长高用燊同志先进事迹引起了大学生新兵强烈共鸣,一致表示:要像高用燊那样在军营成长,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勇于面对成长与挫折的考验,不断校正甘于平凡与不甘平庸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报效国家相统一的军旅人生目标。 高用燊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这个大学为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2000年7月,高用燊一毕业就被屏南岭下中学聘为代课老师。当年10月,他放弃了第二年转正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军。 高用燊入伍时,总部还没有出台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伍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的政策,他是在没有政策吸引情况下选择从军之路的。高用燊以读完大学上“小学”的心态,从普通士兵干起,脚踏实地工作,立足岗位成才,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被军区空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被空军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03年3月参加了空军第5次共青团代表会议。转为一期士官一年半后,在没有政策倾斜情况下按优秀士兵提干条件,被保养至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高用燊的成功得益于军事技术过硬。当兵第一年,团里组织军事训练考核,他的训练成绩在全连排第一;当兵第二年,空军普及雷达兵模拟训练系统,全团操纵员分两批集训,集训结束考试时,高用燊在第二批集训人员中考第一名;当学兵时,高用燊学的是操纵“厘米波雷达”,到连队后改为操纵“米波雷达”,后来连队更换新装备,又改为操纵“分米波雷达”,空军雷达兵部队的3种波段雷达他都会操纵,被誉为“全波段”雷达操纵员;当通信排长时,他自学了雷达标图专业,可独立担负战备值班;当副站长期间,高用燊两次代表团参加军区空军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两次总成绩均为优秀。 高用燊的成长经历,是大学生士兵从军报国路上的鲜活教材,他的事迹对大学生士兵到部队后健康发展有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大学生士兵只有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才能融入军营 大学生士兵进入军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高用燊到部队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他心目中,军营和美丽的大学校园差不多,建在城市、环境优美,而他所到的这个新兵集训大队离最近的乡镇也有十几公里。另一个是纪律上不适应。知道部队要求严,但没想到严得近乎苛刻,与追求自由、崇尚民主的大学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个落差是专业岗位上的。选择到空军当兵时,高用燊以为就是开飞机或者在飞机上跳伞,没想到学的却是雷达操纵专业,还要分到边远连队工作。 高用燊是个十分执著的人,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到底。他不断自我调整心态,坚定理想信念,勇敢地跨越了理想与现实落差这道鸿沟。 入伍以来,高用燊先后在3个远离机关、远离城镇的边远艰苦雷达站工作过,组织安排他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安心工作。当战士时,他在与村庄毗邻的雷达一站一干就是3年多。2006年7月,他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和团机关在一起的战勤连当排长。同年12月,雷达二站干部缺编,团里调整高用燊到二站当排长,他上午接到命令,下午就来到远离机关100多公里的连队报到,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带。2007年2月,他被提升为三站副站长。尽管这个连队离机关更远,但高用燊仍安心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工作。 启示之二:大学生士兵只有勇于面对成长与挫折的考验,才能进步发展 每一个士兵的成长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大学生士兵在军营茁壮成长更是如此。当年,在新兵训练大队的几百名新兵中,高用燊是仅有的3名大学生之一,但在新兵副班长选拔中,他所在班的副班长却被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比他小3岁的新兵当上了。高用燊比所有新兵都大一两岁,与带兵班长同龄,作为新兵中的“大哥大”,却连个“班副”都没干上。但凭借大学生的超强悟性,他很快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军人,必须奋起直追。从此,他虚心向比自己学历低、年龄小的新兵学习,请班长给自己开“小灶”。很快,高用燊的训练成绩和内务水平赶了上来,并成为班排骨干。 当兵第二年,高用燊遇到了军旅人生的又一个挫折,在大学里谈了两年多的女友提出分手,原因很简单:一个天南,一个地北,有情无份。2003年5月,亲戚又在福州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孩,俩人都感觉对方不错,但女孩提出一个要求:年底脱军装回福州。高用燊为坚守人生目标而放弃了这次婚恋。正所谓,男儿有志走四方,天涯处处有芳草。如今,高用燊已与团机关驻地市一个美丽的警花步入婚姻殿堂。 用高用燊的话说,当兵第二年是他的“黑色之年”。这一年,他参加全军军校统考落榜。作为一个大学生士兵,没能考上军校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又是铁的事实,一些官兵议论纷纷。当成为一名军官的梦想灰飞烟灭时,高用燊仍然坚守着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两年后,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保送至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提拔为排职军官。 启示之三:大学生士兵只有处理好从平凡做起与追求崇高的辩正关系,才能建功立业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士兵普遍拥有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高用燊清醒认识到,从校园到军营,不从零做起就一切等于零。他从细小工作做起,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庸。当兵前,高用燊没干过农活和家务。到部队后,无论是种菜、帮厨还是打扫卫生,样样学着干,从来不甘人后。夏天,连队组织打阵地四周的杂草,高用燊手掌磨起血泡也不吭声,仍和大家抢着干。平整菜地垄台是个细功活,他主动跟老兵学,拉起绳子校正垄台直不直,一个个垄台被他拍得又平又光又有棱角,连老兵都竖大拇指。连队没有文书编制,文化活动场所管理乱。高用燊主动履行文书职责,训练之余把连队图书阅览室管理的井井有条。战士们打完扑克和乒乓球后,他不厌其烦地整理凌乱的桌椅、散落的扑克牌和地面卫生。 雷达改波段训练时,高用燊每天5点起床,整理完内务卫生就钻进训练室练习测报,有时早饭都不吃。时值盛夏,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他在训练室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一组组枯燥的数字眼入嘴出,嘴里报着上一点,眼睛看着下一点,满脑袋都是航线、高度等参数。一次,高用燊刚从训练室出来就去给同学打电话,竟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报成了雷达专业术语“洞五勾三,拐三四勾六……”,同学听了一头雾水。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在同批兵中第一个放单工作、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外出执行任务。2002年9月,团里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小分队到某飞机储存中心执行雷达情报保障任务,高用燊是小分队里唯一的义务兵、唯一的雷达操纵员,他负责引导的飞机都是外区转场来的,不仅老旧而且飞行员不熟悉机场,这对雷达情报保障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前后一个半月时间里,他精心调校雷达回波,把探测范围向顶空盲区延伸,先后保障飞行40多架次,无一漏情。 启示之四:大学生士兵只有牢固确立个人发展与报效国家相统一的军旅人生目标,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多种多样,普遍把追求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高用燊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但他把个人目标融入到部队建设中,始终坚守从军报国之志。他当兵时已满20周岁,入伍第四年进的军校,军校毕业时已经26岁了,才提拔为少尉排长。可高用燊没有因起步晚、起点低、发展受限,而动摇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 到二站当通信排长后,一些亲友劝他说,当上军官应该算功成名就了,不如早点脱军装回来,趁年轻在地方上谋发展。但高用燊没有这样做,他说:“我是靠部队这个平台取得的成绩,是在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下成为一名干部的。人要有感恩之心,更要有坚韧之心,决不放弃当初的选择。 工作中,高用燊充分释放知识能量,把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有效转化为工作优势。看到基层政治教育资料少,他就留意报纸上的文章,分门别类剪贴下来,让指导员搞教育时参考。战士有思想包袱,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凭借自己大学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先后转化后进战士11名。战士小何家在驻地,父亲是私企老板,因管教不了送到部队,经常不假外出,高用燊几次做工作都碰了一鼻子灰。一次,小何雨天外出受了风寒,回来后高烧不退,但因外出超假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病了。当晚,高用燊查铺时发现小何蜷曲在被子里打哆嗦,当即用自行车带着他走了4公里的夜路,送到最近的地方医院。因高烧引起急性肺炎,小何需要住院治疗,高用燊主动向连里提出留下陪护。为跟医护人员搞好关系,使小何早日康复,高用燊在陪护之余帮助医护人员上街买菜、接送小孩。耐心的说服教育和战友真情,终于转化了这名战士,小何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三站的训练成绩曾连续几年在全团后三名徘徊,特别是操纵员专业一直拖连队后腿。高用燊积极发挥自己雷达操纵专业的强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以抓尖子带全员为突破口,言传身教,精抠细训,连队训练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团里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比往年排名提高了4个名次。同时,他潜心研究战法训法,雷达阵地选择科目按照传统方式训练效率低、易出错,特别是雷达波瓣计算、阵地四周遮蔽角计算十分繁琐,需要特定公式、上百步运算。高用燊对普通办公软件进行改进,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对雷达波瓣分项计算、绘制雷达F(ε)曲线图等,使过去几小时的工作量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军事效益大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