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的资料?

关于鸦片的资料

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吗啡(含量约10%)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而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用途是在医疗上,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每年进口数依各国所需要的数量于海关填写并缴纳药品进口税之后,海关才会同意输入。一般而言,输入的都是半熟鸦片。主要的医疗用途是麻醉及染色。

扩展资料:

鸦片作为药物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则造成药物依赖性;作为毒品吸食,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吸食鸦片后,可以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颤、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筋等戒断症。

云南的一项调查表明,吸毒者走出戒毒所以后,复吸率在80%以上。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

长期使用还能破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使吸毒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由于不洁注射,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如脓肿、肝炎和艾滋病等。

随着毒瘾的不断发展,毒品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从米粒大小,到绿豆、黄豆乃至蚕豆大小,而且吸毒途径也越来越直接,从吸含毒品的香烟,到用锡箔纸烫吸,最后是静脉注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 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人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 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2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鸦片战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6月24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字体:大 中 小】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4-09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

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 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

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人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

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 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

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2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海,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令人作呕。味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公元7、8世纪,鸦片经阿拉伯商人从欧洲传人印度,随后流人中国。不过当时应用它的人并不多。至于出产鸦片的罂粟,据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公元739年就已输入中国,公元907年医家已用罂粟种子作为健胃剂,调肺养胃;公元1086年已有罂粟壳治痢的记载,罂粟壳不但普遍用于治疗病痛,而且有人认识到它的危害,指出“其治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罂粟的功用,形态及其制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描述。当时鸦片以“阿芙蓉”为正名,收入新增药品之列。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之精气”。“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公元1403年人们开始掌握鸦片的提取和制作方法,有鸦片制剂“古拉水”行销于市。明朝末年,已有人吸食鸦片,此时医疗上已过用。清代时吸食鸦片已成恶习,在朝野发展成灾。乾隆年间,药物学家赵学敏在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描述古拉水为“水色如酱油,以火燃之如烧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热,乃房中药也”。对鸦片的药用价值归纳为“主治胃病神速”。“价值千金,手蘸少许吸入鼻中,能骤长精神”。而对其吸毒之害以及吸毒方式、毒品来源等有较详尽的描述,共用了300余字。可见此时对鸦片的危害已有了警惕。这也是我国关于鸦片被作为毒品近用的科学论述。
吸食鸦片的基本工具有烟签、烟灯和烟枪等,一般是将生鸦片用锅在文火上熬成可以用烟签挑起来的膏状物,即熟鸦片,再通过烟枪吸进呼吸道。鸦片也可以直接吞服,但吞服起效时间较迟,其效应不那么强烈,但维持时间较长。吸食鸦片的方法较多,用具亦不少,吸食起来不太方便,其效应较为温和,但吸食鸦片并没有就此而淘汰。当吸毒者经济拮据无法购买其它较贵的毒品时,罂粟能自己种植,自己加工鸦片,也就只能用它过瘾了。用他们的话讲“自种鸦片吸比吸纸烟红塔山还便宜”。
另外,有些吸食鸦片已成瘾癖的中老年人,他们不会再吸食其它毒品。初次吸食鸦片,并不都是有快乐感,相反还有难受的感觉,例如恶心呕吐、头昏、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甚至有焦虑等,但此种难受感经几次吸食后逐渐出现了欣快感,或者两者并存,如此反复后,鸦片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一旦不再服用,便出现了使人更加难受的戒断症状。
第3个回答  2006-04-11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

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七、八 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

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人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

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 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

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2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海,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令人作呕。味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公元7、8世纪,鸦片经阿拉伯商人从欧洲传人印度,随后流人中国。不过当时应用它的人并不多。至于出产鸦片的罂粟,据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公元739年就已输入中国,公元907年医家已用罂粟种子作为健胃剂,调肺养胃;公元1086年已有罂粟壳治痢的记载,罂粟壳不但普遍用于治疗病痛,而且有人认识到它的危害,指出“其治病之功虽急,杀人如剑,宜深戒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罂粟的功用,形态及其制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描述。当时鸦片以“阿芙蓉”为正名,收入新增药品之列。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之精气”。“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公元1403年人们开始掌握鸦片的提取和制作方法,有鸦片制剂“古拉水”行销于市。明朝末年,已有人吸食鸦片,此时医疗上已过用。清代时吸食鸦片已成恶习,在朝野发展成灾。乾隆年间,药物学家赵学敏在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描述古拉水为“水色如酱油,以火燃之如烧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热,乃房中药也”。对鸦片的药用价值归纳为“主治胃病神速”。“价值千金,手蘸少许吸入鼻中,能骤长精神”。而对其吸毒之害以及吸毒方式、毒品来源等有较详尽的描述,共用了300余字。可见此时对鸦片的危害已有了警惕。这也是我国关于鸦片被作为毒品近用的科学论述。
吸食鸦片的基本工具有烟签、烟灯和烟枪等,一般是将生鸦片用锅在文火上熬成可以用烟签挑起来的膏状物,即熟鸦片,再通过烟枪吸进呼吸道。鸦片也可以直接吞服,但吞服起效时间较迟,其效应不那么强烈,但维持时间较长。吸食鸦片的方法较多,用具亦不少,吸食起来不太方便,其效应较为温和,但吸食鸦片并没有就此而淘汰。当吸毒者经济拮据无法购买其它较贵的毒品时,罂粟能自己种植,自己加工鸦片,也就只能用它过瘾了。用他们的话讲“自种鸦片吸比吸纸烟红塔山还便宜”。
另外,有些吸食鸦片已成瘾癖的中老年人,他们不会再吸食其它毒品。初次吸食鸦片,并不都是有快乐感,相反还有难受的感觉,例如恶心呕吐、头昏、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甚至有焦虑等,但此种难受感经几次吸食后逐渐出现了欣快感,或者两者并存,如此反复后,鸦片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一旦不再服用,便出现了使人更加难受的戒断症状。
第4个回答  2006-04-09
鸦片又称“阿片”,俗称“大烟”、“鸦片烟”、“烟土”等,是英文名Opium的音译,来自于鸦片罂粟。鸦片有生鸦片和熟鸦片之分。

鸦片罂粟(以下简称罂粟)是两年生草本植物,

每年初冬播种,春天开花。其花色艳丽,有红、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初夏罂粟花落,约半个月后果实接近完全成熟之时,用刀将罂粟果皮划破,渗出的乳白色汁液经自然风干凝聚成粘稠的膏状物,颜色也从乳白色变成深棕色,这些膏状物用烟刀刮下来就是生鸦片。生鸦片有强烈的类似氨的刺激性气味,味苦,长时间放置后,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慢慢变成棕黑色的硬块,形状不一,常以球状、饼状或砖状出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