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的板书怎么设计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1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该部分内容属于世界地理模块。

(一)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

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
、指导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
上,
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是区域
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处理

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

1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


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3
、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
陆变迁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
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
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
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
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
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1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知道荷兰、
日本、
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

2


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
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
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
缺少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课时设计

1
课时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