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内容

如题所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入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入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他人,造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 -致,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标准的相对性和标准的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2.轻度失调心理。

3.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旱预防、旱发现、旱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已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已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内容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已的自觉的观念统,它是稳定的,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就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看,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讲,婴儿期是自我意识的发生阶段,童年期至少年期则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青年期则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井趋向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认知的深刻性、社会性、概括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主要分为自我否定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自我迷失型。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