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的特征

如题所述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1、目标指向性

问题解决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因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在“猜谜”的实例中,目的就是要找到谜底;解决数学题,目的就是求出数学答案。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所以这里经常会考察这样一个经典的问题,漫无目的的幻想是不是问题解决。显然不符合含义中的目的性的特点,不属于问题解决。

2、操作系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这种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统的。序列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解决。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序列。选择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序列和系统。

3、认知性操作

问题解决活动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的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等基本上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的参与,因而也不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证明几何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几何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成功,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解决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涉及有关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不仅难于发现问题,而且缺乏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提出假设所必须的依据,即使检验假设也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还涉及到在必要时是否能及时忆起已有的有关知识,并恰当地加以综合应用。

独立性、自信心、坚韧性、精密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兴趣等个人特点,均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经常关心和发挥学生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个性特点,纠正其不利的个性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