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回环的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回环是把前后 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手法。也称“回文”
回环作用:
巧妙运用回环,能使语句形式整齐匀称,增加语言循环往复的情趣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调动其审美情趣。揭示“…”和“…”的辨证关系【相互对立或依存】使语意精辟警策,从而加深读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
鲁迅《呐喊·阿Q正传》中:“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知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阿Q,彷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这里“人以文传,文以传人”运用了回环的手法,意思是人物因有好的文章而得以名扬天下,文章因为提及了著名的人物而得以口口相传,作者借由回环的手法清楚地阐述了“人”和“文”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03

什么是回环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一个短语或句子的语序颠倒,首尾词语互换,组成另一个短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式。特点是:表达形式循环往复,语意丰赡。

张弓《中国修辞学》最早把回环作为辞格(天津南开华英书局,1926年)。但此后学术界对“回环”的理解不一,分歧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与“回文”的关系上。

[例释] 根据循环的两个句子的词语是否完全相同,回环分为两类:

(1)严式回环。循环的两个句子的词语完全相同。

例1:我们发展电话,电话发展我们(上海电信广告)

例2:发展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发展的中国

例3: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联)

例1中两个分句由3个双音节词“我们”、“发展”和“电话”组成,后一分句以这些双音节词为单位,把前一分句的词首尾颠倒。例2的前一分句中“发展的中国”与“世界”互换位置,构成后一分句,很好地揭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例3“一人千古千古一人”言简意赅地表达着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

(2)宽式回环。循环的两个句子,除首尾外,其他词语稍有不同。

例4:远远望去,湛蓝的天空覆盖碧绿的草原,碧绿的草原承载湛蓝的天空,天地一线。

例5:刘国梁和瓦尔德内尔你打过来,我挡回去,我挡回去,你再打过来,足足争夺了十一个回合才决出胜负。

例4中,两个句子的词语稍有差异,一个是“覆盖”,一个是“承载”,但“湛蓝的天空覆盖碧绿的草原,碧绿的草原承载湛蓝的天空”仍符合回环的基本特点。例5中“你打过来,我挡回去”改变前后次序并在“你打过来”增加一个词“再”,成为“我挡回去,你再打过来”。

[辨析1] 回环与顶真。见“顶真”条。

[辨析2] 回环与回文。都造成表达形式循环、成分次序颠倒,区别是:

回环以词或短语、句子作为排序的单位,后项大多不能通过前项逐字倒读得到;回文以单音节词(“字”)为排序的单位,可以逐字倒读,或者后项就是由前项逐字倒读得来。

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多为一字一词,语句以词为单位排列次序,逐词(书面上逐字)呈镜像颠倒词序比较容易实现,也就没太大必要严格区分回文和回环。

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受词汇、语法、语义的制约,现代汉语很难造成回文,所以,以双音节词或多音节为单位,语序颠倒,首尾词语互换、循环往复的,是回环。只有一些由单音节词组成的句子可以逐字倒读,如“人像花,花像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回文。

[辨析3] 回环与序换。见“序换”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