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能恢复吗

如题所述

  1、手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近年来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有较多机化物时,视网膜电图正常者,可以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内机化物,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

  2、激光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因而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一旦发现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激光治疗使部分视网膜血管被激光凝固,剩余的视网膜可以得到较丰富的血氧供应,阻断了引起新生血管的刺激作用,因此有可能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饮食方面控制也要十分重视:

  (1)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

  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时,机体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热能,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3)减少脂肪摄入:

  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4)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

  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有合并症时,应按医生的指导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5)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感染、并发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要多补充些。特别是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一般谷类食品中含维生素B1较高,由于糖尿病饮食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往往造成维生素B1来源的不足,容易出现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2可以改变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可以预防微血管病变,这些维生素都应当适当补充。

  饮食中钠盐不宜过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锌的供给不足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饮食中锌最好的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

  (6)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

  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因而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一旦发现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激光治疗使部分视网膜血管被激光凝固,剩余的视网膜可以得到较丰富的血氧供应,阻断了引起新生血管的刺激作用,因此有可能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可以相对提高一些,首先要控制好血糖,延缓并发症出现,可以使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促进眼底循环治疗,可以使用祛瘀明目胶囊和珠红明目滴眼液治疗。
第2个回答  2013-09-22
很难啊。这是大病之一,医保有补助啊。
第3个回答  2013-09-2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包括手术、激光、药物等一系列治疗手段的目的均是控制病变发展,挽救受损的视功能。所以,定期复查,依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来讲,我们建议对于接受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应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一次,直到医生确认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延长至三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对于轻症患者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应每半年复查一次;而对于已经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遵医嘱确定复查频次。各种理由拖延复诊时间,均有可能增加病变发展的不可控性,给治疗带来难度,给预后带来不确定性。
第4个回答  2013-09-22
大概不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