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初中显微镜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比如每个结构的名称,作用,使用。
我什么都不懂。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上海光学仪器厂 等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
  ①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
  ②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在1931年在德国柏林由克诺尔和哈罗斯卡首先装配完成的。这种显微镜用高速电子束代替光束。由于电子流的波长比光波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2纳米。1963年开始使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更可使人看到物体表面的微小结构。
  ■主要用途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一般应用于生物、医药、微观粒子等观测。
  (1)利用微微动载物台之移动,配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长度量测。
  (2)利用旋转载物台与目镜下端之游标微分角度盘,配全合目镜之址字座标线,作角度量测,令待测角一端对准十字线与之重合,然再让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节距、节径、外径、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检验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5)检验工件加工表面的情况。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片相符。 编辑本段仪器结构   ■光学显微镜结构
  </B>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电子显微镜结构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镜筒主要有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照相机构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真空阀门等构成,并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电源柜由高压发生器、励磁电流稳流器和各种调节控制单元组成。
  ◆电子透镜
  电子透镜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玻璃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相似,所以称为电子透镜。现代电子显微镜大多采用电磁透镜,由很稳定的直流励磁电流通过带极靴的线圈产生的强磁场使电子聚焦。
   ■显微镜的维护
  1、经常性的维护
  (1)防潮如果室内潮湿,光学镜片就容易生霉、生雾。镜片一旦生霉,很难除去。显微镜内部的镜片由于不便擦拭,潮湿对其危害性更大。机械零件受潮后,容易生锈。为了防潮,存放显微镜时,除了选择干燥的房间外,存放地点也应离墙、离地、远离湿源。显微镜箱内应放置1~2袋硅胶作干燥剂。并经常对硅胶进行烘烤。在其颜色变粉红后,应及时烘烤,烘烤后再继续使用。
  (2)防尘光学元件表面落入灰尘,不仅影响光线通过,而且经光学系统放大后,会生成很大的污斑,影响观察。灰尘、砂粒落入机械部分,还会增加磨损,引起运动受阻,危害同样很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显微镜的清洁。
  (3)防腐蚀 显微镜不能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放在一起。如硫酸、盐酸、强碱等。
  (4)防热 防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引起镜片的开胶与脱落。
  2、光学系统的擦拭
  平时对显微镜的各光学部分的表面,用干净的毛笔清扫或用擦镜纸擦拭干净即行。在镜片上有抹不掉的污物、油渍或手指印时,镜片生霉、生雾以及长期停用后复用时,都需要先进行擦拭再使用。
  (1)擦拭范围 目镜和聚光镜允许拆开擦拭。物镜因结构复杂,装配时又要专门的仪器来校正才能恢复原有的精度,故严禁拆开擦拭。
  拆卸目镜和聚光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小心谨慎。
  b、拆卸时,要标记各元件的相对位置(可在外壳上划线作标记)、相对顺序和镜片的正反面,以防重装时弄错。
  c、操作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拆卸目镜时,只要从两端旋出上下两块透镜即可。目镜内的视场光栏不能移动。否则,会使视场界线模糊。聚光镜旋开后严禁进一步分解其上透镜。因其上透镜是油浸的,出厂时经过良好的密封,再分解会破坏它的密封性能而损坏。
  2.擦拭方法先用干净的毛笔或吹风球除去镜片表面的灰尘。然后用干净的绒布从镜片中心开始向边缘作螺旋形单向运动。擦完一次把绒布换一个地方再擦,直至擦净为止。如果镜片上有油渍、污物或指印等擦不掉时,可用柳枝条裹上脱脂棉,蘸少量酒精和乙醚混合液(酒精80%,乙醚20%)擦拭。如果有较重的霉点或霉斑无法除去时,可用棉签蘸水润湿后粘上碳酸钙粉(含量为99%以上)进行擦拭。擦拭后,应将粉末清除干净。镜片是否擦净,可用镜片上的反射光线进行观察检查。要注意的是,擦拭前一定要将灰尘除净。否则,灰尘中的砂粒会将镜面划起沟纹。不准用毛巾、手帕、衣服等去擦拭镜片。酒精乙醚混合液不可用的太多,以免液体进入镜片的粘接部使镜片脱胶。镜片表面有一层紫蓝色的透光膜,不要误作污物将其擦去。
  3、机械部分的擦拭
  表面涂漆部分,可用布擦拭。但不能使用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擦,以免脱漆。没有涂漆的部分若有锈,可用布蘸汽油擦去。擦净后重新上好防护油脂即可。
  ■机械装置故障的排除
  1、粗调部分故障的排除
  粗调的主要故障是自动下滑或升降时松紧不一。所谓自动下滑是指镜筒、镜臂或载物台静止在某一位置时,不经调节,在它本身重量的作用下,自动地慢慢落下来的现象。其原因是镜筒、镜臂、载物台本身的重力大于静摩擦力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增大静摩擦力,使之大于镜筒或镜臂本身的重力。
  对于斜筒及大部分双目显微镜的粗调机构来说,当镜臂自动下滑时,可用两手分别握往粗调手轮内侧的止滑轮,双手均按顺时针方向用力拧紧,即可制止下滑。如不凑效,则应找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镜筒自动下滑,往往给人以错觉,误认为是齿轮与齿条配合的太松引起的。于是就在齿条下加垫片。这样,镜筒的下滑虽然能暂时止住,但却使齿轮和齿条处于不正常的咬合状态。运动的结果,使得齿轮和齿条都变形。尤其是垫得不平时,齿条的变形更厉害,结果是一部分咬得紧,一部分咬得松。因此,这种方法不宜采用。
  此外,由于粗调机构长久失修,润滑油干枯,升降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可以听到机件的摩擦声。这时,可将机械装置拆下清洗,上油脂后重新装配。
  2、微调部分故障的排除
  微调部分最常见的故障是卡死与失效。微调部分安装在仪器内部,其机械零件细小、紧凑,是显微镜中最精细复杂的部分。微调部分的故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理。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便乱拆。
  3、物镜转换器故障的排除
  物镜转换器的主要故障是定位装置失灵。一般是定位弹簧片损坏(变形、断裂、失去弹性、弹簧片的固定螺钉松动等)所致,更换新弹簧片时,暂不要把固定螺钉旋紧,应按本节“三(二)2”先作光轴校正。等合轴以后,再旋紧螺丝。若是内定位式的转换器,则应旋下转动盘中央的大头螺钉,取下转动盘,才能更换定位弹簧片,光轴校正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4、聚光器升降机构故障的排除
  这部分的主要故障也是自动下滑。排除方法如下:
  (1)直筒显微镜聚光器的升降机构如图10-3-2所示:1. 5.赛璐珞垫圈 2.大头螺钉 3.偏心式齿杆套 4.齿杆 6.升降手轮 7.双眼螺母
  调整时,一只手用双眼螺母扳手插入手轮端面上的双眼螺母内,另一只手用螺丝刀插入另一端的大头螺钉槽口内,用力旋紧即可制止下滑。
  (2)斜筒显微镜聚光器的升降机构如图10-3-3所示:
  调整时,首先用螺丝刀把双眼螺母中间的驻螺2退出1~2圈,轴承垫圈3是与驻螺2压紧配合的,因此,也会跟着它一起退出,并脱离齿杆10的端面。然后,用双眼螺母扳手把双眼螺母1向调节座5旋进。同时,用另一只手转动手轮,进行试验,直到升降机构松紧合适,又能停留在任意位置上时,才停止双眼螺母的旋进。最后,再把驻螺旋入,使轴承垫圈接触齿杆10就行了。
  这样调整之所以能够排除故障,是因为调节座5的内孔是锥形的。锥形轴套4在轴向有槽口,如图10-3-4所示。当双眼螺母1向里旋进时,将锥形套向里顶,使锥形套在前进时,槽口变小,内孔收缩,将齿杆10夹得更紧,加大了齿轮转动的摩擦阻力,从而制止自动下降。
  生物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B>■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想让像变大就要使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像变小则反之……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B>■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相位差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
  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2)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3)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视频显微镜
   将传统的显微镜与摄象系统,显示器或者电脑相结合,达到对被测物体的放大观察的目的。
  最早的雏形应该是相机型显微镜,将显微镜下得到的图像通过小孔成象的原理,投影到感光照片上,从而得到图片。或者直接将照相机与显微镜对接,拍摄图片。随着CCD摄象机的兴起,显微镜可以通过其将实时图像转移到电视机或者监视器上,直接观察,同时也可以通过相机拍摄。80年代中期,随着数码产业以及电脑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也通过它们得到提升,使其向着更简便更容易操作的方面发展。到了90年代末,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晶圆要求显微镜可以带来更加配合的功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智能化,人性化,使显微镜在工业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荧光显微镜
   在萤光显微镜上,必须在标本的照明光中,选择出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以产生萤光,然后必须在激发光和萤光混合的光线中,单把萤光分离出来以供观察。因此,在选择特定波长中,滤光镜系统,成为极其重要的角色。
  萤光显微镜原理:
  (A) 光源:光源幅射出各种波长的光(以紫外至红外)。
  (B) 激励滤光源:透过能使标本产生萤光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阻挡对激发萤光无用的光。
  (C) 萤光标本:一般用萤光色素染色。
  (D) 阻挡滤光镜:阻挡掉没有被标本吸收的激发光有选择地透射萤光,在萤光中也有部分波长被选择透过。
  ■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
  (1)偏光显微镜的特点
  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向同行)或双折射性(各向异性)。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化学等领域,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
  (2)偏光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偏光显微镜的原理比较复杂,在此不作过多介绍,偏光显微镜必须具备以下附件:起偏镜,检偏镜,补偿器或相位片,专用无应力物镜,旋转载物台。
  ■超声波显微镜
   超声波扫描显微镜的特点在于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声波和微小样品的弹性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从样品内部反馈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图像上(C-Scan)的每一个象素对应着从样品内某一特定深度的一个二维空间坐标点上的信号反馈,具有良好聚焦功能的Z.A传感器同时能够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一副完整的图像就是这样逐点逐行对样品扫描而成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附加了一个正的或负的振幅,这样就可以用信号传输的时间反映样品的深度。用户屏幕上的数字波形展示出接收到的反馈信息(A-Scan)。设置相应的门电路,用这种定量的时间差测量(反馈时间显示),就可以选择您所要观察的样品深度。
  ■解剖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又被称为实体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是为了不同的工作需求所设计的显微镜。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时,进入两眼的光各来自一个独立的路径,这两个路径只夹一个小小的角度,因此在观察时,样品可以呈现立体的样貌。解剖显微镜的光路设计有两种: The Greenough Concept和The Telescope Concept。解剖显微镜常常用在一些固体样本的表面观察,或是解剖、钟表制作和小电路板检查等工作上。
  ■医学和生物学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
  有下列12种:
  暗视野显微镜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台下配一个暗视野聚光器(图4),来自下面光源的光线被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横过显微镜视野而不进入物镜的强烈光束。因此视野是暗的,视野中直径大于 0.3m的微粒将光线散射,其大小和形态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中看不见的几个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细菌、细胞等活体检查中常常使用。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主要用途: 该仪器具有超高分辨率,能做各种固态样品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象、反射电子象观察及图像处理。 具有高性能x射线能谱仪,能同时进行样品表层的微区点线面元素的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具有形貌、化学组分综合分析能力。
  仪器类别: 03040702 /仪器仪表 /光学仪器 /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
  指标信息: 二次电子象分辨率:1.5nm 加速电压:0~30kV 放大倍数:10-50万倍连续可调工作距离:5~35mm连续可调倾斜:-5°~45° x射线能谱仪: 分辨率:133eV 分析范围:B-U
  附件信息: 镀金镀炭仪 ISIS图像处理系统背散射探头
  场发射扫描电镜,由于分辨率高,为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另外,对半导体材料和绝缘体,都能得到满意的图像,对超导薄膜,磁性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的薄膜材料,半导体材料进行了形貌观察,并对多种材料进行了微区成份分析,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2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首先将显微镜的工作台擦干净,然后将要观察的标本和各种器具准备好。

二显微镜的使用

⒈取用:将显微镜从镜箱取出,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底座将其轻放在离工作台边缘8-10厘米处,偏左的位置。

⒉低倍镜的使用

⑴对光:对光前,先安上合适的目镜(一般采用10×目镜),将10×、40×、100×物镜按照顺时针安在物镜转换器上,逆时针转动转换器使10×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或接通电源,直至视场明亮、均匀为止。

使用双目显微镜对双目镜宽度要进行调节,用推或拉的方法调节两目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在两个目镜上双眼同时观察时,两个图形的视场正好完全重合,此时镜筒刻度盘上所示的数字,就是观察者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

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聚光镜的高度,使用油镜时由于放大倍数大,镜像亮度小,需要较强的照明,需要将聚光镜升至最高处。

调节可变光阑(光圈)使聚光镜的镜口率与物镜的镜口率一致,才能充分发挥舞静的分辨率,方法为:将显微镜调整到工作状态后,从目镜筒中拔出目镜,一边观察(向拔出目镜的目镜筒里看),一边缩小光阑,这时可看到缩小的光阑被物镜成的像,然后逐渐调大光阑,当光阑像的边缘与物镜通光孔黑圈的边缘一致时停止,这时的聚光镜镜口率与物镜镜口率就一致了。如显微镜可变光阑圆框上刻有表示口径的标尺,可调至物镜镜口率的80%,即物镜镜口率为0.65,则可变光阑的标尺调至0.65×80%=0.52即可。

⑵观察:将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使标本对准通光孔正中,下降镜筒或升高载物台,并从侧面观察,使物镜下端和标本逐渐接近,但不能碰到盖玻片。从目镜观察,用粗准焦螺旋慢慢升起镜筒和下降载物台直到看到标本为至,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⒊高倍镜的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进一步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心,再上升聚光镜、逆时针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合格的显微镜操作距离是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刚好合用的,一般稍为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⒋油镜的观察

在高倍镜下看到标本后,把需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约1.5厘米。将物镜转离光轴,在盖玻片所要观察的部位上滴一滴香柏油,把光阑升至最大。换上油镜,小心调节粗准焦螺旋,使油镜慢慢下降或慢慢上升载物台,从侧面观察油镜下端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当油镜的下端开始触及油滴时即可停止。从目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标本物像。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将油镜转离光轴,用干的擦镜纸轻轻地吸掉油镜和盖玻片上的油,再用浸湿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拭两三次,最后用干净的擦镜纸再擦拭两三次。

三观察后的处理工作

清洁:显微镜上的污物(残物或灰尘),用擦镜纸擦干净,若擦不干净可蘸少许二甲苯进行擦拭。

显微镜各部分的放置:擦完后,把物镜转离光轴,把反光镜转到与载物台垂直的方向,以减少灰尘粘落上面,而后罩上镜套,小心的放回镜箱内,保存备用。

二、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⒈取放时动作一定要轻,切忌震动和暴力,否则会造成光轴偏斜而影响观察,而且光学玻璃也容易损坏。

⒉由于物镜的螺丝口容易损伤,安装物镜时要特别小心,即先向左方倒转一小段,凹凸双方吻合后再向右方旋转,不要转的太紧,轻轻捻到头,再稍紧即可。

⒊镜检标本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观察时要从低倍镜开始,看清标本后再转用高倍镜、油镜。

⒋使用油镜时一定要在盖玻片上滴油后才能使用。油镜使用完后,应立即将镜头、盖玻片上的油擦干净,否则干后不易擦去,以致损伤镜头和标本。但应注意二甲苯用量不可过多,否则,物镜中的树胶溶解,透镜歪斜甚至脱落,盖玻片移动甚至连同标本一起融掉。

⒌使用时不可用手摸光学玻璃部分,如需擦拭应严格按照光学部件擦拭办法。

⒍使用的盖玻片和载玻片不能过厚或过薄。标准的盖玻片为0.17±0.02毫米,载玻片为1.1±0.04毫米。过厚或过薄将会影响显微镜成像及观察。

三、生物显微镜的擦拭和保养

一擦拭

⒈光学部分的擦拭

顺序:吸耳球吹――毛笔、刷子和羽毛轻刷――擦镜纸轻擦——擦镜纸蘸二甲苯轻擦。

镜头表面发霉和发雾可用擦镜纸蘸少量酒精乙醚混合液(3:7)轻擦。内表面发霉和发雾,一般无法清除,所以严防发生。

⒉机械部分的擦拭

用干净的软布擦拭,或用擦镜纸蘸二甲苯轻擦,不得用酒精和乙醚,因为这些试剂会侵蚀油漆,容易把油漆擦掉。

二保养

防潮、防尘、防腐蚀、放热

具体的构造这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