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去世,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前言

这句话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序》,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讲述了靖康之变前后,她与丈夫赵明诚生离死别的故事。

分香卖履这一段,是夫妻二人感情破裂的表现。

一、从琴瑟相和开始的美好婚姻生活

李清照的父亲与赵明诚的父亲,分属于北宋政坛的两派。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属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对于苏门所属的元佑dang人恨之入骨。

苏门的陈师道因为不愿意老婆借用连襟赵挺之家的棉袄,外出被冻病而死,可见这两种人走在一起并不容易。

大家脑补一下李商隐因为婚姻生活, 在牛李两派中的遭遇 。

不过,来自于两派家庭中的年轻人还是走在了一起,双方的家长同意这桩婚事,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赵明诚也是当时的才子,与李清照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一起度过了多年赌书泼茶的幸福生活。

但是这一段生活,最终被战争所打破。而他们的感情生活,也渐渐出现了裂痕。

二、国破家亡中,感情破裂的开始

在靖康之变以前,生活在北方青州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最早收到金兵的威胁。因此早早就准备南下了。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并且任江宁知府。 李清照收拾好家中的古董字画古玩等珍宝后,也在沦陷之前南下。动身不久后,青州就被金兵占领,她知道,这一生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更加令人痛苦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任职金陵的时候,竟然做了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在儒家的文化中,读书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作刘琨、张巡、颜真卿一类铮铮铁骨的士人。

但是赵明诚身为最高长官,竟然在兵变时找了根绳子出城溜之乎也了。

可见不是所有读尽圣贤书的人,都有骨气“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李清照诗词中对于南宋士大夫的讽刺

我们最熟悉的李清照作品就是这首《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是对于临阵脱逃的士大夫的一种羞辱。

除了这首诗以外,宋朝人庄绰在《鸡肋编》中还记载了四个断句:南度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泠,北狩应悲易水寒。

庄绰明确地说,李清照“作诗以诋士大夫”,而且““后世皆当为口实”矣。”

王导是永嘉之乱以后,司马氏南渡后的肱骨之臣,辅佐司马睿奠定了东晋的基业。刘琨是永嘉之乱以后留在北方抗战的晋朝将军,少年时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

北狩应悲易水寒,是指两个倒霉皇帝还在北方受苦呢?这些南下的士大夫们却不思进取。

李清照说,南宋看不到王导和刘琨这样的人。言下之意,尽是些和我老公赵明诚一样的窝囊废。作诗还行,迎回二帝恢复中原是没有指望了。

因此庄绰认为,李清照的这些诗诋毁士大夫。站在赵明诚的角度,老婆这样评价他,他是什么心情呢?

至于这几首诗是不是写在赵明诚生前,但是相信李清照一定表现出了这些意思,因此夫妻之间的感情渐渐有了裂痕。

四、分香卖履的悲哀

南下的路上,赵明诚又接到了任命,临行前李清照问他,假如遇到危险了怎么办呢?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

赵明诚“戟手”告诫李清照,那你先后扔掉自重、衣被、书册、古玩等,但是祖宗宗器不能丢,你必须和宗器同生死。

“戟手”,用食指、中指指人,古代不是特别尊重人的意思。李清照特意用了这个词,不知是不是对于赵明诚的不满。

二人最明显的感情破裂,是在赵明诚临死的那一刻。赵明诚离开李清照不久,就在金陵病发,等李清照赶到时,他意境病在膏肓了。

李清照特意写到,赵明诚宁肯写一首绝笔诗,也不肯给她留下什么遗言。

取 笔 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典出三国时曹操的《遗令》: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曹操临死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这些夫人们,给大家的未来都做了一些规划。

但是李清照的丈夫呢,在兵荒马乱之中,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结束语

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夫妻之间感情变化的流露。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中,作为一代才女,她对于自己的丈夫非常满意。

但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李清照的失望从她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这可能就是夫妻感情变化的原因。

从分香卖履这个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赵明诚,还是在心中留下了一些怨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1

“分香卖履”是指(男)人在临终之际对妻儿念念不忘的牵挂。典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李清照在她的《金石路后序》中记载了丈夫赵明诚临终时的情况,原文为:“……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无分香卖履之意。”素无殊无相比较,含义还是有很大差别。

赵明诚是突患疾病去世的。其间他时任江宁知府,江宁就是后来的建康。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建康发生兵变,赵明诚仓皇出逃至安徽境内。兵变平息之后,高宗驾临建康,下诏命赵明诚改任湖州知州,并命令他到建康面圣。赵明诚安顿好李清照后急匆匆赶往建康。由于冒着酷暑赶路,赵明诚到达建康后就病倒,且就此一病不起。就写了书信让李清照赶到建康相见。他勉力支撑了月余时间,最终还是在写下绝命诗不久后辞世。

赵明诚是否是一位好丈夫,不好说,他比较有官瘾。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所谓“学而优则仕”。若比起李清照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赵明诚的人品和后者有云泥之别。张汝舟娶李清照,主要还是惦念着李清照手里的那些值钱文物古董。赵明诚和李清照抛开夫妻情分不说,两人也是知己,尤其在金石学方面。而且李清照写于与赵明诚共同生活期间的那些“香艳”诗词,足够说明这一对夫妻的感情。

赵明诚和李清照并无子嗣。这不仅从李清照的所有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同时代的友人所著述的文字中也有明确记载。相关文字也透露出赵明诚除正室李清照之外,尚有妾。这可能是出自两人一直无后的安排。但从实际情况来分析,主要原因可能与李清照无关。

由于赵明诚是在路上染病而去世,而且人在中年,不像那些垂暮老人,对离世有所准备;这可能是赵明诚绝命诗中没有提及“分香卖履”的主要原因。他可以说是含恨而去,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志向。由于赵明诚无后,自然不存在“卖履”一说;加上也没有对李清照和妾有“分香”的安排,这才有李清照所说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在我看来,“殊”字也包含着李清照对亡夫的某种亏欠心情,而非是对赵明诚“冷血”的指责。

第2个回答  2021-04-11

不是赵明诚去世时,而是在他去世后,李清照总觉得他没离开。于是,便自言自语道:“你并无分香卖履之意”,夫妻关系如何?

了解历史的人,大都知道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实录《金石录后序》。这里面记载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对赵明诚临终之时的细节记录得更清楚。

从这本书中,可感受到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不仅是十分思爱,而且还有相同的爱好且共同完成了《金石录》。虽然书中大部分内容属赵明诚所写,李清照只是对其进行了修改并加以了完善和补充,但书里确实融入了两人的心血与智慧。

如此感情深厚,为什么李清照还说赵明诚“你并无分干香卖履之意”呢?

原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赵明诚得了疟疾,由于没有及时而有效地根治,结果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心急如焚的李清照忙赶到其身边,见他病入膏肓了,连话都说不出,便哭成了一个泪人。赵明诚心不忍,抬起头来想安慰,却让李清照明白了意思,即刻取来纸毛。

万万没想到赵明诚一个字未写,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一般人死都或多或少有遗言和遗嘱,他赵明诚唯片纸未留,也谓交代!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这样写道: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态。

不是怪罪赵明诚,而是因为他走得太快了,都没来得及立遗嘱,就撒手人间。李清照的唠叨,正说明了她对赵明诚的炽热感情无可替代!

“分香卖履”有何典故?

“分香卖履”这个词组源自于曹操之遗嘱,即《遗令》中:

汝等时时来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组履卖也。

这就是枭雄一世曹操临终遗言,为了让他的夫人们能够活下去,想出了的一个点子,那只能“分香卖履”度日了。

典故

曹操临终时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剩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了。各房的人如果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然后拿去卖。

后来“分香卖履”就用来形容和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意义

曹操是一代枭雄,我们以为他的遗言都是定国安邦豪言,没想到他也会念及自己妻儿,希望他们生活不至于太差,可以焚香;也希望女眷们有一技之长,如果遇到意外,比如家道中落,就可以凭手艺自保。

对比

相对于曹操的家世,李清照就没有那么幸运。她在《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李清照说赵明诚在去世时,没有分香卖履之意。意思是说赵对她没有什么顾念,也说明夫妻感情一般般。其实自从赵弃城逃跑之后,李清照就对他的人品不满了,两人之间也渐渐产生裂痕。


启示

夫妻本是同林鸟,当一方撒手而,一般都带着对另一方的牵念,希望阴阳两隔之后在世的人能过得更好一些。在分别的那一时刻,都是平时感情的积累。希望夫妻间能珍惜难得的缘分。

第3个回答  2021-04-07
分香卖履这个典故出自曹操,说的是曹操在临终的时候,还不忘记自己的妻儿。李清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赵明诚在早些年被污蔑,也因此失去了官位,从此一蹶不振,不顾及妻子。
第4个回答  2021-04-07
赵明诚死之前并没有立遗嘱,安排李清照和其他事情的安排。三国枭雄曹操死之前还井井有条的把自己剩下的香分给爱妾们,还交代让爱妾们用丝带来编织鞋子卖钱,换得生活用度,这就是分香卖履的典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