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起棺前进行摔盆,这是什么寓意?

如题所述

引言

相信诸位读者朋友都体验过传统文化中的繁文缛节,这在常人眼中显得非常复杂且无趣,却又无可奈何,必须遵从。可是,在无趣的同时,大家是否想过这些过程的由来,难道古人真的这么无聊,一天到晚就拉扯这些礼仪吗?答案当然不是,就拿本文的话题——“摔盆”来说,就是一大习俗,背后有着深刻寓意,一般人都未曾知晓。


众所周知,历史迈入近代以来,我国对于过去的传统习俗持以减少的态度,许多没有必要的都被删除或者简化,剩下的基本上都算得上是“精华”,至于本文中所讲的“摔盆”,许多人也觉得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删除,可殊不知这样的习俗也存在着其特殊的意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摔盆”这种习俗在许多地区都有,只是叫法不统一,有的地方叫“丧盆子”,也有的地方称之为“阴阳盆”等,当然,虽然叫法不一样但作用基本都差不多。即:供奉在逝去的亲人灵前,主要是烧纸钱、存纸灰,当出殡的那天到来时,由家中的长子或者嫡系后代将其摔破,以此来完成“摔盆”这一举动。

民间对此的说法五花八门,但意思大多相同。这个盆代表死者的锅碗,人在生前是依靠食物来维持生命的,而食用的器械便是碗,所以,人们将纸钱等物品全部烧入盆中,如同给死者一份“钱财”,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在另一头获得,但我们要知道,死者只有魂魄,是无法携带走实物,钱要怎么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呢?

这个时候,“摔盆”这一习俗便由此诞生,此举一方面这是后代子孙对死者的孝顺,另一方面,当盆摔破之后,里面的灰烬便暴露在蓝天白云之下,逝者化作一阵风,将其席卷而走就可以。


当然,意外这种事情总是让人无法预料,有些人力气过小,最后只是投掷了出去,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在传统习俗眼中,这样的事情无疑是不祥之兆,死者的家人在未来的一段日子可能会遭遇“血光之灾”,有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可要是真正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难免会有忐忑不安,因此,人们还是更愿意将盆用力摔破。

为了便利,陶瓷或者瓦罐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可有人食用搪瓷材质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样的盆怕是大多数成年人都无法摔盆的,其实,这只是一种不太相同的风俗习惯,他们不仅仅在灵堂烧纸钱,还会在下棺前继续烧,最后将搪瓷留在坟墓前,以示心意。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效果都半斤八两,但步骤相对来说更加完善,而且瓷器的摔毁也是一种浪费,现在的人们家中都鲜有陶罐。

那么,历史上为何会诞生这种风俗习惯呢?据史料记载,这一切都是一个叫范蠡的人弄出来的。范蠡早年间依靠陶器而发家致富,对邻居平民非常友好,可是,他一生没有子嗣,财富该留给谁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范蠡便聚拢了一大波人过来商量。


有人说,做慈善给广大穷苦百姓,范蠡不同意;也有人说,在他死后埋入坟墓之中,范蠡听后更加不同意,不想死后都不得安宁;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的声音传来:“人在物在,人去物去”。不由分说,这句话说到他心坎去了,可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思来想去,这位年轻人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一生都靠制作陶器而扬名,等你去世后,我将你的财富化作灰烬,届时将其摔碎,你就可以带走。范蠡觉得非常不错,便同意了他的建议。

此后,这个年轻人便信守承诺践行了这一举动,范蠡的大部分财产也付之于他,相当于认他当自己的干儿子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便将其发展成现在的风俗习惯。除了以上说法,人们认为这其中还有一种寓意,这个摔盆的人必须是逝者的财产继承人来摔,也就是逝者的子孙后代,如果是外人的话,也是不吉利的表现。

结语

文化传承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但凌驾于文化传承之上的,是繁衍传承。如果没有人流传下去,那文化传承如同一个空壳,毫无意义,“摔盆”之所以由保留下来,是为了照顾那些没有子孙后代的逝者,他们将是逝者的合法继承人,看似一个小举动,实则包含了无数的奥妙所在,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这个举动可以让死者带走自己生前的财产,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活得幸福。
第2个回答  2021-03-05
农村起棺前进行摔盆,预示着死者和人世间彻底割裂,再也回不来了,也预示着保佑子孙后代岁岁平安。
第3个回答  2021-03-05
可能是破旧除新吧,把过去的都摔碎,重新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