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看余华的书

如题所述

不建议看余华的书的原因是因为余华的书就是给人一种悲观压抑的感觉。

由于余华的一些著作透露着对社会的不满,余华的书不适合初中读,因为内容有点深,很难分辨出来。余华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着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曲折但是并不隐晦地表达出来。

书里面的很多词语只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的成年人才能体会更加深刻,而未成年人可能不懂其中的意思。

其次余华具有在小说中施放烟雾弹和在烟雾中捕捉亦鬼亦人的幻影的才能,而且是那么超卓。上述两方面的结合,正如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一批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

早年的余华经历:

1960年4月3日中午,出生于浙江省立杭州医院(现为浙江省中医院)。1962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海盐县。1967年至1977年,先后就读于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中学,在此期间他通过海盐县图书馆的书籍、街道上的大字报等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77年,参加文革后的首次高考,落榜。1978年3月,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由于向往海盐县文化馆的工作,19岁的余华开始尝试写作。1979年,赴宁波进修口腔科,期间接触到川端康成的作品,对他的早期创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0年至1982年,除上班外的所有时间几乎都用于阅读和写作。1983年1月,在《西湖》杂志第1期发表短篇小说《第一宿舍》;12月,在当时影响较大的《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鸽子,鸽子》,随后借调到海盐县文化馆工作。

1984年1月,在《北京文学》发表短篇小说《星星》,随后又在该刊发表《竹女》《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等短篇小说,其中《星星》获得当年的《北京文学》奖;5月,在《东海》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男儿有泪不轻弹》;8月,正式调入海盐县文化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