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如下: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赏析: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自相矛盾”后来成为一句经常被人运用的成语,用以比喻行为或语言前后抵触,互有错乱。寓言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一句,后人略加改动也变为成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等来反驳对方。

韩非的历史影响:

韩非的法治思想是以进化的历史观作为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作为奋斗理想和目标,以“以法治国”作为他思想学说的核心。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他观察事物和斗争的武器,构成了韩非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韩非著作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成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

韩非在认识论方面很注重唯物主义的“参验论”。认为认识是人的一种天然属性,必须依赖人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这是一种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人的认识能力,主张“缘道理”办事,指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解老》),反之,就必然失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