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古文整理 如通假字有: 等等

一.通假字汇总: 具:通“俱”,全,皆。二.词多义汇总: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三.古今异义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就像这样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行:出行。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亦:也。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于:在。中庭,庭院里。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héng):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为:动词。做。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语气词,“罢了”。

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 《。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

2、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3、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4、特殊句式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扩展资料: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资料来源:古诗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4
一 七――九年级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八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  20饮酒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38无题 李商隐  39相见欢 李煜  40渔家傲 范仲淹  41浣溪沙 晏殊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 苏轼  44水调歌头 苏轼  45游山西村 陆游  46破阵子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二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进行文言实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用形声字的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②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③声旁相同的形声字相互替代。④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 二是古今异义现象。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词的古义差别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②词义缩小。③词义转移。④感情色彩变化。⑤名称说法改变。 三是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就文言文而言,其实是一字多义。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一个字在其原始意义即本义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其他的义项,主要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这就是文言文中较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确定多义词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语境,要能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 四是词类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①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副词)②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活用为被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用为意动用法)。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要注意判别的两个原则,就是一看功能、二看搭配。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语法功能比实词强,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三 写好作文,这要靠平时的练习和积累
第2个回答  2013-09-24
没有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