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朝时期,姓马的被满门抄斩的官员都有谁呢?分别为了什么才会被斩?友友们帮忙查一下哦!感激!!

如题所述

偶然在朋友的论坛看到一个让我惊奇的称谓——哲匠,这是对老营造艺人马旭初的褒奖之词,当我查询了马旭初的资料和马氏兴隆木厂的历史后,震惊便代替了惊奇。近来沉迷古代建筑的我不停的查阅各个著名的建筑的图片,时常还要唏嘘感叹一番,但是我却忽略了古建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它们的创造者! 以前的建筑者只被算作艺人,与唱小曲、天桥练把式的并列。多少年的风云变换世事变迁后,当我看着高大雄伟奇思妙想的古代建筑时,无法不心潮澎湃,对那些无名无姓的创造者更是充满敬意和感谢。 马旭初老人的老祖宗马天禄创办兴隆木厂,身为明朝兴建故宫的总工程师之一的他该何等的威风和荣耀,他不做官而要经营木厂从而赚得万万年钱财的决定,成为后世马氏一族的生意经。清朝康乾盛世又为马氏营造家们提供了最好的政策和经济力量,他们用一个个不朽的建筑展示着中国人的聪慧、建筑的天赋和对自然人类的理解。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北海、颐和园、畅春园、万春园、圆明园——几乎所有最让国人自豪的建筑都留下了马家的手笔,这样的事实简直让我难以相信,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让这个营造世家蹬上了建筑的最高峰。 当年建造故宫九龙壁时,270块琉璃瓦中重要的一块在组装建前被毁,一个木匠巧妙的用金丝楠木仿造了琉璃瓦,瞒过皇上的龙眼,避免了满门抄斩的大祸。前些日子央视《国宝答案》节目中是如此讲述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的,那个木匠过人的机灵和精湛的手艺吸引了我,没想到那个木匠竟然便是马旭初的先祖,一个家族能有此等精英怎能不昌盛兴隆呢? 虽然我知道当年许多京城的老字号很有财力,但我还是相信马旭初年轻时的马家才是京城首富,因为专为皇家所需而营造的马家有其他商贾无法比肩的优势,这从马旭初结婚时的盛况和马家在解放后捐出的1400多处产业能看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解放了,古建营造师的事业却黯淡了,甚至悲惨了。一身绝艺曾经修复过故宫角楼的马旭初跟着马家由盛转衰,那些古代建筑也失去了保护者。动荡的年代里,疯狂的年代里,犯罪而无罪的年代里,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被一个个破坏,马旭初的心中肯定是充满愤恨。只要还有口气他就会为营造而活,从厕所里抢救出中国极品建筑隆福寺的藻井,让我体会了他对古建的热爱。 改革开放了,老人终于可以安祥晚年,但他却不得不整日面对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颗依然怦然跳动的心是何等的疼痛,这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在认识到古代建筑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的重要性之前,国人已经把它们拆得七零八落或者夷为平地了,看图片或者到国外的展览馆去欣赏就是我们所能留给后世子孙的吗?真想倾听一下马旭初老人内心的声音,那必然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吼声。像马旭初老人一样的许许多多的老北京人面对今日的情形当是怎样的心情?生活质量提高的代价,难道一定要贬低、摧毁那些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精神和智慧的古建筑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我老奶奶姓马,我老爷爷去天津买织布机配件时遇到无家可归的老奶奶……,就跟老爷爷一起来到临沂老家,织布记账,后来嫁给我们徐家……老我老奶奶,背包里面有个香炉,头发后面有个大金夹子,爷爷说过,当时家里人都怀疑是皇宫里的人……!老奶奶老实不多说话,不愿出门……!我很怀念我的老奶奶,可是人生苦短!!我无法孝敬我的老奶奶!去年我们村一98岁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还和我说,我老奶奶好,一直想报恩,一直没几会……
第2个回答  2013-09-09
马旭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