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后注释 重点词语解释

如题所述

愚公移山

列御寇先秦 初中文言文寓言 故事

《愚公移山》正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注释

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削减。

21、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况且。

26、焉——疑问代词,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ǒu)——老头。

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9、长息——长叹。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kuì)——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4、苦——愁。

45、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话中的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赏析

问题研究

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2.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1).“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人老又少。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5).河曲智叟劝阻,讥笑。

3.故事用神话做结尾的原因有哪些(故事为什么用神话结尾)?

1)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 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文章理解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

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结尾深意:照应故事开头。太行、王屋二山被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虽是神助,但愚公之诚,不可磨灭;移山之功归属于愚公!

《愚公移山》繁体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裏,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於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7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原文『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1 11:17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课下注解: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苦于,为......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汝——你。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同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许——赞同。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置——安放。
  且——况且。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畚,音(běn)本。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音(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焉,语气助词。
  叟——老头子
  惠——同“慧”,聪明,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亡(wú)——同“无”,没有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厝——通“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2-07
原文『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21 11:17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课下注解: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苦于,为......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汝——你。这里是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大山

  指同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许——赞同。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置——安放。

  且——况且。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畚,音(běn)本。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音(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焉,语气助词。

  叟——老头子

  惠——同“慧”,聪明,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亡(wú)——同“无”,没有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厝——通“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

补充:
希望你能满意!
追问:
陵君窃符救赵的课后注释
回答: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    (xiào 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   (bì 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  (shuò 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zǐ 姐姐)
   冠盖相属    (zhǔ 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ó 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    (shèng 量词)
   今有难      (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     (chuí 动词 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     (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     (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     (jǐng 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好 (“坐”能“座”)
   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      (“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品仁而下士    (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    (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  (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 好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  (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    (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      (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品公子从车骑     (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   (让……退避)
  D、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   (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    (礼貌──以礼)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  (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  (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  (省宾语,“之”代朱亥)
   B、倒装句
   请救于魏  (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  (“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C、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3、难句解析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内容主旨】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3~4),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5~12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故事发生(5~6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故事发展(7~8段)信陵君四见侯生
  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夹门,见侯生。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故事高潮(9段)破秦救赵
  故事结局(10~11段)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故事尾声(12段)信陵君留赵不归。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很鲜明。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写作方法】
  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资料窗】
关于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好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要点难点

一 学习要点首先是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之中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侯嬴,必须认识写侯嬴是为了写信陵君:以侯嬴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下士,以侯生在紧急时刻独出奇谋并杀身相报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弄清这种烘托手法,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的形象。

二 学习难点是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评价。信陵君窃魏王兵符,然后“矫魏王令”“椎杀晋鄙”夺取兵权,有人认为是“目无君主”,只是为了个人姻亲而不是从赵魏利益出发。对这个问题,要分析战国末期六国的形势,认识救赵既是救魏也是救六国,从而认识信陵君这一行为的正确性。

三 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也可能难以理解。侯嬴为什么要自杀?要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认识侯嬴是要以死报知己,并用这种行动激励朱亥小心在意务必成功,并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抗秦救赵的决心。

写作特点

以情缀文

鲁迅先生说,《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汉字学史纲要》)。司马迁对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难的侠义精神非常钦佩,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在本篇中,他连用了一百四十多个“公子”,在公子身上倾注了真挚而又深沉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中材料的取舍和剪削都从表现感情的需要出发。文章主要写了信陵君一生中的两桩大事,一是救赵,二是存魏,因为这两件事最能表现公子的侠义精神。其他的则一概剪去不提。可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公子与魏王赌棋的故事。说“赌棋”,却又不讲二人棋艺高低、赌注大小、胜负如何,很明显,这些与塑造公子的形象、表现作者的感情关系不大。太史公紧紧抓住不放的是,在“北境传举烽”的危急关头,兄弟二人的神情动作。尽管这个故事总共才一百来字,作者还是剥茧抽丝般地写了魏王的“释”、“恐”、“惊”、“畏”,公子的“止王”、“复博”和从实相告。魏王的胆小无能、心胸狭窄,公子的贤能沉着、襟怀坦白,无不跃然于纸面。

全文不枝不蔓。公子一死,文章理应结束,可是,作者却又横添上两节文字。一节写公子死后,秦如何“攻魏”、“拔二十城”、“虏魏王”、“屠大梁”;一节写高祖对公子的敬佩,“常祠公子”,“为公子置守冢五家”。这里形象地告诉人们:公子是魏国的中流砥柱,公子又是光耀后代、万世景仰的 一颗明星。根据金圣叹的说法,这首尾两处分别运用了“弄引法”和“獭尾法”。所谓“有一段大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一段大文字后,不好寂然便住,更作余波演漾之。”(《读第五才子书法》)作者所以运用这两种写法,则完全是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开头的一个故事是公子的第一个亮相,寄寓了作者强烈的爱憎,鲜明的褒贬,为全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最后两节文字,是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潮水的余波,是完成公子形象的最后一笔。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 选出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釐(xī) 俾倪(pìnì) 同“睥睨”,斜着眼睛看使辙交驰(zhé) 车行之轨

B 北乡自刭(xiàng) 同“向” 馁虎(něi)饿都督诸路军马 宋代行政建制名称。

C嚄嚄(huòzè) 大笑大呼,指此威势 勒兵(lè)整顿、治理 矫杀(jiǎo) 假托王命

D韊矢 (lán) 箭筒和弓箭 缙绅 代指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 留军壁邺 驻扎

2 注释加点的多义词

3 下列加黑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①公子往,数请之

②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欲求将军报其父仇,莫能得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⑧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A ①②⑤⑥ B ③⑧④⑦

C ①③④⑤ D ①④⑤⑧

4 选出“所”字用法相同的两顶( )

A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C于众人广座之中,不宜有所过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二、语言运用

1 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句式特点

①何功之有哉?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 解释加黑的词,指出用法特点

①公子怪之

②且公子纵轻胜

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④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3 古文中常用“曰”、“言”、“云”领起所说的话,据此,可在其后点冒号、前引号,再据文意确定后引号的位置。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

注:“攘”,偷。

附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

1 D(韊,盛箭的器具,不包括弓箭)

2

①头;方;理由;办法;正

②为……而急;使……急,逼迫;急难之事(形→名);紧急;急忙

③估计,考虑;考虑之事;尺码;同“渡”;量;法度

3 D 4 BD

二、

1

①有什么用处呢?宾语前置

②公子能够解救别人困难(的精神)表现在哪儿呢?谓语前置

③你们认为廉将军与秦王(哪个更厉害)?省略谓语句

2

①以……为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轻视,形→动

③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④从袖中拿出,名→动;椎击,名动

3 曰:“者,曰:‘道。’曰:‘之,鸡,年,已。’义,矣,年?”
第4个回答  2013-09-07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