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子、世子、嫡子、庶子,都有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1、太子

古代被确定将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多为嫡长子)。

2、世子

古代天子、诸侯的谪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3、嫡子

旧指妻子所生的儿子(区别于“庶子”)。特指嫡长子。

4、庶子 

旧时指嫡子以外的众子;亦指妾所生之子。

扩展资料

历史:

太子,又称皇太子、皇储或储君,是指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周时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或称太子,或称世子,并无统一标准。秦朝国祚短,未立太子。汉代称皇太子。

曹魏以前,诸王嗣子称太子,自曹魏始,诸王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嫡长子为世子。明代一如汉制,只有国储称太子,亲王继承人则称亲王世子。清代自雍正以后,实行秘密立储制度,无太子。在我国这一词真正含义早已随着封建王朝的破灭而没有了。

历史上储君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由于皇太子有极大权力,所以往往和皇帝发生冲突,从而导致被废或被杀。例如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等;而力量强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满皇帝约束、也会有叛逆、乃至弑君。

前者如戾太子不满汉武帝宠幸佞臣江充、发东宫兵欲诛之;后者如宋文帝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随着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皇太子的权力越来越被削弱。但是反过来,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权力不再对皇帝构成威胁,皇帝有足够的权力来约束他的其他儿子们,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顺利继位的反而比较多,这一点看明朝的历史可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7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亲王嫡长子立世子,世袭亲王爵位,诸子封为郡王。世子的正妻册封世子妃。

嫡子,指正室所生之子。依次为: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存在平妻时,平妻之子亦为“嫡子”,但地位略低于正妻之子。如果正妻无子,那么平妻所生的嫡子就完全等同于“嫡妻所生之子”。

庶子,也称“庶孽”、“庶男”,指庶妻所生的儿子。即媵、妾、情妇所生之子。庶子的地位,低于嫡子,(古代通用)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扩展资料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 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见下),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册封者与皇帝关系的不同,与太子类似的的称谓有“太孙“、”太叔“、”太弟”等。太子多为皇帝的儿子,少数为皇帝的侄子或养子。元代不谙中国礼法,闹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3
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嫡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庶子是小妾生的儿子;世子是亲王的嫡长子,也就是他的继承人。
第3个回答  2020-01-23
是一种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等级划分的方式。它为世袭法制提供了便利,子承父业、兄终弟及,嫡贵庶贱。太子就是继承皇位的人,世子就是继承爵位或者王位的人。嫡子是正妻所生,庶子是妾室所生。
第4个回答  2020-01-23
太子
是皇帝继承人的正式封号, ,王爷的嫡长子一般继承爵位叫世子。庶子:指庶妻所生的儿子。 正妻所生的所有儿子都可以称为“嫡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