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起源于哪个朝代

词起源于哪个朝代,起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进入宋代以后,名家辈出,经历了词的繁荣时期,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手中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宋词得与唐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不过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扩展资料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并不十分清晰。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但在宋朝都属于令词)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飞快的从萌芽到了鼎盛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 (文学体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8
西汉时吴楚七国之乱,以“清君侧”为名,起因是汉景帝起用晁错要削弱诸侯势力,各诸喉以请杀晁错为名起兵,结果汉景帝杀了晁错,还是用武力才平息叛乱

西汉

10个月前 - 检举

汉景帝时期著名政治家晁错,看到匈奴滋扰边境,有朝一日必成大患,然而想要抗击匈奴则必先要保证自己国内的安定,这就是所谓的攘夷必先治内,于是便上书汉景帝说诸侯封国地面辽广,尤其以吴国,楚国为首更是富甲天下若不及时加以节制比将威胁到朝廷的长治久安,于是建议汉景帝削番,削番令一处就引来的诸侯王得极大反对,于是以吴楚为首的七国变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犯上作乱,史称七王之乱,最后因为粮道被周亚夫截断而失败,从此大大的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晁错却因为汉景帝误信谗言而被灭门三族

10个月前 - 检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28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第3个回答  2014-05-12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所以算是真正的诗的起源。
诗最辉煌的时代是唐朝。
词于初盛唐时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宋是词的鼎盛时期。
第4个回答  2014-05-06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