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 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种痛苦,那真是生存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 去睡,也许会做梦! 

唉,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 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些什么梦呢?真得想一想,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 

谁甘心忍受那鞭打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侮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但他自己只要用把尖刀就能解脱了。  

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汗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了,宁愿忍受着目前的苦难 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 

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的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
第2个回答  2020-12-22
《哈姆雷特》
第3个回答  2017-12-22

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反映了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

    这段独白是哈姆雷特王子发现母亲和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发现两人早有奸情之后的。此时的他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又向往着光明美好的生活。所以他非常犹豫,思考着是该存还该灭。这句话的原文语境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

    “To be, or not to be”翻译的争议较大,除了最常见的上述一种,还有“生存还是死亡”、“活着还是不活”、“反抗还是不反抗”、“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自杀还是不自杀”等等。但我们都可以体会出主人翁犹豫不决、彷徨阴郁的状态。

    哈姆雷特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复仇虽如愿以偿,但也葬送了身边美好的人和事,这就是性格的悲剧。而这句经典的独白,就是他性格最好的写真。

第4个回答  2020-07-20
大家都说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