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起因,过程,结果

详细里写求具体

先说一下教科书上的观点:

1.土地兼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

2.自然灾害: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3.战争赔款: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4.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5.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根本的原因是清朝人口过多而土地面积少。至
于各种起义或者革命的口号,并不会号召起那么多的人参预的,中国深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人民的忍耐力是高的出奇的。所以,人口问题和自然灾害,才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清朝晚期,农民起事多为求生存的抗争,与人口过剩所引发的问题是有关联的,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是由于人口过剩而引起。

中国现在依然受人口问题的困扰,古代是农民战争来调剂人口问题,现在呢,我认为
提高教育水平来控制人口才是正道,单独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法改变受教育程度不高
者的传统观念的。

人口问题,中国的康熙倒是发现了,认为“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 《清圣祖实录》卷240 ,可是英明如他,除了感叹“朕常以为忧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编 《康熙起居注》 之外也没有任何法子。乾隆在位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朕甚忧之”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 。乾隆帝发愁的同时,大清有个叫洪亮吉的学者,也在发愁,并且因此而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问题是这中国的马尔萨斯所能想出的高招仍然可能导致生育的增长,他的措施如下:垦荒、移民、减税、防止土地兼并、艰苦朴素、开仓济民等。总之,这些最英明的帝王与学者,怎么着也不会想到限制生育这一条路上去。

事实上,康乾盛世后期,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嘉庆一上任,面对的就是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局面,规模比较大的有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天理教起义。所以说,农民起义就需要两个前提:其一,二三百年的和平让人口达到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其二,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成为压垮中国农业社会旧有秩序这一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人口的剧增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酿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与人口的激增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人口压力,人们只能加速向自然界的索取。归根结底,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

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1 忆多。十年后估计增长到1.5 亿,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 亿。此后清朝的领土再也没有任何增加,但人口数量却持续上升,在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比1750年不止翻了一番。在这样空前巨大的人口压力下,清朝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实施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新疆地区虽有一定规模的移民,但大多属于军事驻屯和罪犯流放,到1950年为止总数不超过50万。所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下降,4 亿多人口完全是依靠本国生产的食物供养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2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