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是哪首诗里面的?谁写的,有什么典故没?

如题所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把酒问月》,作者是李白,其中“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出自嫦娥奔月的典故。

把酒问月
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历来为人所激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语译】 现今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今的月亮(却)曾经照射过古时的人。

【出处】 (唐)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说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全诗共十六句,节引的为此诗最后六句。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写起,以下大抵两句移境转意,咏月抒怀。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将人与月反复对照,穿插景物描绘、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月亮形象。全诗意绪多端,随兴挥洒,脉络贯通,浑然天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称赞此诗“于古今为创调”。

所节二句,造语极备回环之美,互文之妙。此二句又引出后二句,前者分说,后者总结。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不断更迭;今月古月亘古如斯,而今人古人无数,只如逝水。其中深含人生哲理,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第2个回答  2013-09-06
李白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06
李白的《把酒问月》
这两句诗采用互文的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