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0字概括《骆驼祥子》的“三起三落”

谢谢啦!不要太多哦~ 500就够了。

一起:祥子攒钱三年买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祥子的人生巅峰在书中一开始就实现了,这或许注定了祥子走下坡路的一生。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索性就将买到车的这一天算作自己的生日。

一落: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他失落、更多的是愤恨。他虽然失去了车,却没有失去对未来的希望,他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却没有能力改变。

二起: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把曹先生摔了。这件事祥子起初是打算辞事、让工钱的。但经过高妈的“指点”,祥子觉得只有“钱”才是真的,什么都是假的。于是他想开了,他觉得攒钱买车才是正路。

二落:被虎妞算计骗婚。祥子内心是拒绝同虎妞结婚的,却又无路可走。然而那毕竟是一个“家”,所以祥子在不情愿的同时对那个家也是有一些归属感的。

三起:虎妞给祥子买了一辆车。过去的祥子是万不能指望别人给自己买车的,然而如今他不在意这车是怎么来的,他只想拉上自己的车就满足了。这也是他向与虎妞的婚姻的一种妥协,更是人格的进一步丧失。

三落:虎妞和小福子相继去世,给祥子的打击是彻底的。小福子是祥子在这暴风雨世界中的精神寄托,两个同样无依无靠的人或许可以靠着互相取暖生活下去,然而命运并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去做以前从来不屑于做的事情,他堕落成了人间丧尸。

扩展资料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3

老舍先生的经典代表作《骆驼祥子》,可以说是一部20世纪北漂奋斗史。主人公祥子也堪称是北漂的“鼻祖”。当今大多数年轻人所经历过的奋斗、打击、挣扎、崩溃,都能在祥子身上找到影子。这本佳作的经典之处就在于,100多年前的奋斗史,放在如今,仍能引发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和思考。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勤劳本分、满腔热血的人力车夫祥子,怀揣着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梦想,从农村来到北平,希望凭着自己的努力能在这个城市立足,然而命运的捉弄、个人决策的失误让他的努力一次次置零,挣扎无果后最终迷失自我走向堕落的故事。


本书开篇时,祥子在老舍的笔下是一位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人物形象。而本书结尾时,祥子身上的标签却是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么多鲜活的形容词,让两个不同时期祥子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强烈对比,也将祥子的堕落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故事却仍在重演。祥子的奋斗史看似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祥子的堕落看似皆是乱世中的偶然,但这偶然中又潜藏着太多必然。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当初满腔热血的祥子,为何会从高光时刻跌落至社会底层。岁月又是如何慢慢吞噬他一身的朴实正直、自食其力的坚强。在本文第三部分,我会浅谈当代生活中不甘于现状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重蹈祥子的覆辙。


在我看来,祥子三起三落的原因,可以从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1.浅析祥子三起三落的外在因素:旧社会的压迫残害、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我们来了解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那是一个黑暗的、畸形的、腐败的时代,国家经济落后,社会秩序混乱。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临着生存和社会的双重压迫。祥子作为社会劳苦大众底层代表人物,必然难逃社会的残害和强权的压迫。


其次,我们了解下祥子的家庭背景: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又多大?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书中曾提过,祥子的父母双亡,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他连普通人家最寻常的陪伴和嘘寒问暖都不曾享有,那教育对祥子来说简直更是奢侈。


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祥子的眼界、认知、格局和职业规划。老舍说拉车是将吃下去的窝窝头变成血汗留在马路上。祥子选择这份工作,也是无奈之举吧。


2.浅析祥子三起三落的内在因素:目光短浅、忽视人脉社交、否定奋斗的必要性


祥子的堕落看似皆是乱世中的偶然,但这偶然中又潜藏着太多必然。除了那些外在因素,他最终的迷失与他个人的态度和决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从不关注局势,也不注重社交,甚至否定奋斗的必要性。这些内在因素,直接决定了祥子终究难以逾越这底层的宿命。


a.从不关注时代局势


祥子最大的错误在于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关心时代局势。


在本书开篇之处,是祥子最风光时刻。他靠着自己的奋斗,买上了人生的第一辆车。然而在他的眼里,他只想着拉车挣钱,却从不关注身边局势。


当外面流传着各种战乱消息时,其它车夫都开始小心谨慎。但祥子却无视那些消息,仍大胆地出去跑车挣钱,甚至他还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的事,怎么会正好遇到兵,出去能挣两块钱是两块钱。


然而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在一次冒险出车的路上,他真的被乱兵捉走了,他的车也被抢走了。要知道买这辆车,花了他整整三年的积蓄,可祥子悔之晚矣。


不根据社会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一意孤行,开启了他人生第一次归零的篇章。


b.目光短浅,不会风险评估


好在年轻的祥子,他还拥有两笔财富:一、他年轻力壮的身体;二、不怕重来的决心。


祥子在失去第一辆车之后,又燃起存钱买车的理想。和祥子在一起打工的高妈,看到祥子如此不容易,出于好心建议祥子将钱拿出去放利息。高妈认为钱放在兜里,一块钱永远是一块钱。如果拿出去放利息,钱会再生钱,这样祥子就可以早点存够钱买车了。


而老实憨厚的祥子却认为此举不稳当,他觉得钱就像戒指,肯定是在自己手里最安全。虽然在自己手里,钱不会生钱,但是也不会丢掉啊。万一拿出去放利息收不回来怎么办呢?后来又有人劝祥子存在邮局里,反倒被祥子认为是骗子。祥子自认为自己很聪明,他才不要上这个当。


然而在那样一个乱世,哪有什么稳当可言。他辛辛苦苦存的钱一夜之间被孙侦探给骗走了,这一次打击,让祥子措手不及。祥子买车的梦想再次幻灭。
买车,车丢了,省钱,钱丢了。思想愚昧,目光短浅,不会风险评估,使祥子的努力第二次归零。而这一次和第一次相比,他失去的更多。他丢失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他的黄金时代。祥子人生的巅峰时刻彻底过去了。


c.否定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经历了第二次人生清零后,祥子奋斗的初心像一张被揉皱了的纸,再难抚平了。


他看到其他吃喝嫖赌,行尸走肉的车夫,日子也过的也很有趣,他开始反思那自己为何要过的那么辛苦呢,为何不也像他们那样尽情享乐?书中有段话形容了祥子的内心想法:


他觉得倒比以前舒服,别人看他也顺眼。乌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成为白毛儿的。
可见最开始他将自己与那些车夫区别开来,可现在却主动融入到他们中去。起初他看不起的那些车夫,如今,竟成了祥子的模仿对象。


他不再像先前那样积极拉车挣钱了,他越闲越懒,吃喝嫖赌、靠坑蒙拐骗为生。因为他们觉得,奋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那不如和其它车夫一样,尽情享乐。


曾经意气风发的祥子,到最后竟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这将自己最后一点希望也亲自抹杀掉。而这一次,他是彻底堕落,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3.浅析当代年轻人,该如何避免重蹈祥子的覆辙


曾经的体面祥子,最后成了又穷又脏的低等车夫。看完本书,我们不禁对祥子的遭遇感到同情,但也感到可悲。虽然在那样的乱世中,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异常艰难,但也不应该就此沉沦,放弃个人奋斗。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我们能避免被这个世界改变。祥子的命运走向带给我们如下三点启发和思考。


a.关注所处环境形势


在任何时代,忽视周围局势动态,犹如玩游戏无视游戏规则,注定是一场失败。
如果祥子在早起能稍微留意下战争和动乱的消息,不铤而走险,那么他的意外本可避免。在第一次丢车的经历中,祥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充当懒一个“帮凶”的角色。他以自己的身体和三分侥幸,想在乱世中碰碰运气,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我们在职场中,不可能不关注公司的制度、领导的决策

,同事的动态,只顾自己低头做自己的工作,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只有遵守公司的制度,结合公司的发展动态,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方向,才能顺应职场发展趋势。


b.注重投资和人脉


祥子最大的优点是注重个人奋斗,但他最大的失败之处是太注重个人奋斗,而忽视了投资的重要性。


挣钱是要靠大脑的,而不是像祥子一块钱一块钱的攒。这样的搬砖模式,得到何年马月才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呢。


所以当代年轻人,不管收入再低,也要抽出一部分用于投资理财,给自己的人生加一重保障。不然三五年后,你仍然是月光族。


另外祥子除了拉车,从不积累人脉关系。他拉车时,没有知心的同行同交流经验。他遇到困难时,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祥子的数次打击,也让我们认识到个人力量的薄弱,人脉的重要性。


没有人是可以孤立存在于这世界上,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人脉和投资的加持。


c.偶然的失败,不该成为我们放弃奋斗的理由和借口


失败是人生常态,但他绝不该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和借口。


书中祥子最让人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他面对数次失败后,竟选择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犹如他亲手将自己推向深渊。面对自己的奋斗成果一次次被清零,他从不反思原因,反而认为奋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祥子本可以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却一次次错失机会,在三起三落后最后向命运低头。


如今很多职场族也抱有和祥子一样的心理,总觉得上班没有任何盼头,他们开始甘于现状,甘于平庸,开始将就生活。可是你将就生活,生活也同样会回馈于你将就。若要扭转逆境,必须需要结合时代形势,注重人脉和投资,持续不断的努力。别说三起三落,就是四落,五落也依然不要放弃奋斗。


祥子的故事还在重演,但我相信不会在艰苦奋斗的你我身上重演。

第2个回答  2013-08-19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15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作品主题:主要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
第4个回答  2022-03-03

《骆驼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如下:

一起:祥子老实健壮,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 ——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一个一流的车夫 。

一落:车子被抢。(他坚韧中带着一些软弱 )

绰号由来:祥子逃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部队的三匹骆驼 ,然后卖掉了 ,有一天,他病倒了,回到了北平,在海淀的一家小店住了三四天,梦中道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 ,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他对生活有骆驼一样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二起:(二次奋斗)

他回到了人和车厂,刘四爷家的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租车为第二次买车而拼命。这个时候他目标明确,有理想,有行动 。

二落(到曹家拉包月 )

曹家被一个叫阮明的学生告发 ,祥子在给曹 回家送信的时候被孙侦探抓了 ,孙侦探(趋炎附势,贪财奸诈,欺凌弱小 )敲诈了他(软弱、胆小) 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破灭了。

三起:

刘四爷与女儿闹翻 ,把一部分卖出去,剩下的给了西域有名的一家车主,自己卷钱而走,虎妞特别失望,大哭一场 ,给了祥子(从老实、坚韧、自尊心强,吃苦耐劳。慢慢的向软弱,颓废,麻木转变了) 100元钱,买下了二强子的车。

三落:

妻子卖车 (祥子经过了三起三落。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堕落成城市的“垃圾”了。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