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的“圈地”是怎么一回事 前因 始末 解释一下

清朝初期 从 皇太极 到雍正 都有圈地这事 请详细阐述一下 这一政治事件的 起因 过程 和结局 利弊最好也说一下i

跑马圈地是指清朝初期,八旗子弟入关后骑马以圈定土地归属的现象。
  清朝起初在关外,土地很贫瘠,生活很艰辛。入关后,发现关内的土地大到他们不敢想象,于是就通过八旗贵族骑着马,在一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的方式来确定明朝亡后遗留下的大量的皇室土地,继而蔓延到平民百姓的土地身上。后来被康熙制止了这种跑马圈地的行为。
  清初跑马圈地时期,获土地最多的是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和康熙初年的“顾命大臣”螯拜
  方法就是;骑马跑多远的距离多大地就归你。1644年,满清打败李自成入关后不久,1645年(顺治二年)正式颁行圈地令,将所圈占的土地分给东来的八旗将士,开始了规模浩大的跑马圈地运动,把原来属于汉族农民的土地霸占分给八旗贵族(造成大批失地的下岗职工)。失去土地的农民为维持生计,又反过来被迫为满清八旗贵族当包衣(类似于农奴)耕种土地。后清朝政府改变它的经营方式,组织农庄。庄分大庄(地420-720亩)、半庄(地240-360亩),把土地拨给八旗王(诸如螯拜之类)、公、宗室,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将所收地租分给王公宗室。官庄采用租佃出租给农民,改变过去以包衣为主要劳动力的经营办法。官庄设庄头,直接管理农民,征收地租。庄头是二地主,是恶霸,《红楼梦》里写乌庄头,就是这种二地主的艺术形象,它写的乌庄头交租,基本上反映了官庄的经营方式。
  跑马圈地是种掠夺土地的行为,把骑马跑过的土地划入自己的封地,扩大自身势力范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3
满族进入中原后,大肆抢夺汉人土地, 实际上就是强盗抢东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2
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多尔衮三次下令圈地。
其因:清朝统治着为安置入关的满族诸王、勋臣和解决八旗官兵生计。
过程: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多尔衮三次下令圈地。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除了占有明代的皇庄以外,还大量掠夺民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四十二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十六万余倾,一晌约六亩),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星的圈地、换地仍时有所闻。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以镶黄旗地少贫瘠为由,提出要与正白旗换地。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智捕鳌拜,再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利:安置了入关的清朝贵族和八旗兵丁,解决了八旗兵丁的后顾之忧,使其在战场上更加卖力。
弊: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份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成为佃农,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出现。圈地使的部分使其生计的农民投入的反清的运动当中,增加了清朝初期的不稳定。清史稿记载:),“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清初的圈地和英国的圈地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运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