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的三皈五戒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戒规虽对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对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

但在受五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宝,为佛弟子,积累善根,趋向佛道。然后更进一步受持五戒,为入道的根本行门,有了五戒,方才植下人天福因,打下成佛初步基础。

扩展资料:

至于皈依三宝,前面说过,乃是信佛学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进佛门之後,并不能抛弃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

级级升高,层层扩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业建筑的磐石,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等:

1、翻邪三皈───最初进入佛门。 

2、五戒三皈───信佛之後加受五戒。

3、八戒三皈───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4、十戒三皈───沙弥(尼)受十戒。

5、具足戒三皈──比丘(尼)受大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五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6

三皈五戒的含义如下:

1、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不妄语、不饮酒。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目的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

扩展资料:

一、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我们皈依之后,应该亲近善知识;

2、听闻正法: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生起正见;

3、依教奉行:我们不止要听闻正法,而且要信受奉行,以僧为榜样,在生活中实践佛陀的教法;

4、护持与供养: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师们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皆离苦”的伟大情怀,依据佛制清苦办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继续流传,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二、五戒的细微分别:

1、一是杀戒:杀生有二种不同区分。一是故意要杀害众生。二是无意之中发生误杀众生,不论是故杀或误杀,同样都是叫做杀生。对持戒教徒说来,都犯了杀戒。在国家尊严的法律,杀人放火同样是犯罪行为,定要治罪,受到刑罚;

2、二是盗戒:不与而取之叫做盗,佛教信徒对于他人钱财东西,金银宝贝不论多少大小,都不可偷盗。他人不给你,绝对不要暗暗偷取盗窃。可是盗戒,有八种差别,相当复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五戒

第2个回答  2013-08-24
什么是皈依 皈依,其字面意思是认同、信赖、向往和归投并可得到保护而产生安全感。佛教不是一种教派组织,而是佛陀给人类的关于真理的教导,我们可以依照佛法进行学习和求证真理,并用以改造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身心得到高度的觉悟和自在。皈依佛教并不是加入什么党派组织,既不是要从中获取世俗利益,也不因皈依三宝而受到限制。佛教讲解脱,也就是教会人们去获得真正的自由。皈依自然是自愿的,皈依之后要放弃对佛教的信仰或去信仰其他宗教也是自由的。即使放弃之后又返回来皈依也一样受欢迎。我从不主动劝人皈依,我只想提醒与我有任何缘份的人一句话:你可以不相信三宝,但不要去说任何诽谤三宝的话,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三宝的事。皈依的对象 皈依佛教,不是一个空洞的信仰或只是寻求一种精神寄托。佛教的皈依要落到实处,即有明确的皈依对象。所皈依的对象要给皈依者以切实的利益(减少烦恼,趋入善道等),而且不是暂时的利益(财富、名誉等),是究竟的利益(智慧与解脱)。按大乘佛教的传承,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金刚乘的传承中,皈依的对象是上师、佛、法、僧、本尊、护法和空行。 这里依照金刚乘之传承从简单的层面对皈依对象进行介绍。 上师:即修行者依持他学习佛法和修证的导师。金刚乘中特别注重上师在整个学佛过程中的作用。上师是诸佛在人间的具体化现,他具有诸佛的功德和殊胜加持力。把上师放在皈依对象的首位,不是说上师比诸佛地位更高,而是突出他对弟子的成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佛: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他便是住世的佛。佛涅槃之后,一切雕、塑、绣、画的佛像即是住世的佛,代表十方三世诸 佛。 法: 佛陀住世时所说的一切法,后结集成佛经(包括经部和律部),加上历代成就者的论著,合称经律论三藏,具体 的佛法经典即代表法。 僧:鹱∈朗彼娣鸪黾业姆彩サ茏樱�胺鹉鹗勚�舐浞⒋�卖牡哪信�黾抑诩词巧�>烤沟牟愦紊辖玻��切〕说纳�啪跽摺⒈僦Х鸷痛蟪说钠腥�ブ凇?br> 佛法僧合称三宝。佛、法、僧之所以称为“宝”,是因为佛已获无上正等正觉,他传授的佛法能指引迷失于生死苦海之中的众生走上觉悟和解脱的道路。法告诉众生解脱的道理和方法,使人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人间,乃至了生脱死、得究竟解脱。僧能保持佛法住世,能教导修行者如法修持而得成就。佛法僧之价值非金银珍宝可比,是宝中之宝。 本尊:修行者为了获得疾速成就,而选择与自己缘分很近的佛或菩萨作为自己修观的对象,即自己修行的榜样,当自己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完全相应时,自己也便登入觉者之列了。 护法:是已获圣果的觉者发愿为诸法护持而化现成护法神相者。 空行:是修持已有相当证悟,在诸佛、本尊、上师与修行者之间作种种传法授记或护持的圣者。他们常常扮演信使的角色。化现为女身相的称为空行母,化现为男身相的称为勇父。 在金刚乘里,上师是加持的根本,他持有来自佛陀的教法和不间断的直接加持。本尊是修行者获得成就的根本,护法空行是护持佛法事业的根本,合称三根本。金刚乘的皈依对象是三宝和三根本,合起来是六皈依处(境)。三根本包含在三宝中,在金刚乘里分别列出,是为了强调其特别的功用,是修证和佛法事业的需要。 皈依的益处 三宝三根本具有殊胜的功德,能发挥无尽的妙用。皈依三宝三根本能使我们有正确的知见、明确的目标、鲜明的榜样、正确的方法、强大的动力和有力的保护。 有人说:“我信佛但用不着皈依”,这不对。凭着在无始轮回中做种种有漏业而积习染污的凡夫身修法,仅凭自己微弱的力量要积聚得解脱成佛的功德资粮,那是很困难的。只有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及护法空行的护持,才能更快地聚集功德资粮并使之成熟而成正果。修金刚乘者若离开三根本的殊胜加持力而想成就,则根本不可能。另外,善业功德如种子,皈依对象则是田。只有皈依,种子才着土,才能生根发芽,加上依戒定慧三学处精进修持,善业才会成熟和增长,才有可能获得正果。 也有人会说:“我只皈依阿弥陀佛就行了,因为我一心只想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也不对。阿弥陀佛以法身和报身住法界,业力深重的凡夫俗子直接和阿弥陀佛产生相应十分困难。上师是成就者,他化现人身再来,他能和诸佛法性合一,又以人身加持和指导弟子,弟子便可获得与诸佛同等殊胜的加持。玛尔巴大师起初信佛修法多年,成效不大。因为他只信仰释迦牟尼佛,他认为人间的上师不是佛,已经入涅槃的释迦牟尼佛才是真正的佛。后来,他皈依那若巴大师,才体悟到上师具有与诸佛无二的加持。有一次,玛尔巴大师到印度向那若巴大师求法,并与上师共同住在一起。他修持本尊喜金刚多年,认为喜金刚才是他成就的根本,天天精进修法,向本尊虔诚祈请,但是一直不得见本尊。一天早晨,玛尔巴大师还在睡梦中就被上师叫醒。只听那若巴大师说:“赶快起来看,本尊喜金刚九尊显现在虚空的坛城注[1]中了。”当玛尔巴大师见到本尊在坛城中显现时,上师便问他:“你是先给本尊顶礼,还是先给我顶礼?”玛尔巴毫不犹豫地便向空中的本尊顶礼。突然,本尊和坛城全都化光,溶入上师心间。他才领悟到,本尊只是上师心的化现,上师涵盖了三宝三根本的一切功德。这时,那若巴大师说:上师未曾出现前,连佛名字也未闻,所有千劫诸佛陀,皆依上师而出现。 皈依三宝三根本还有另外一层意义。皈依三宝三根本之后就不皈依天魔外道、不皈依外道邪说、不皈依外道徒众。因为天魔外道“法力”再高也还未究竟证悟,其说教和徒众也不能给我们正确的指引,故不是我们皈依的对象。为了不受其邪知邪见的错误引导,凡皈依三宝三根本者应远离之。所以皈依三宝之中就含有了上述“三皈戒”。 也许有人说,对外道了解一下无妨。但我们应该知道,初学者自己不能分辨是非真伪,正法邪法不能分辨,这种“了解”只能徒添混乱和障碍。等到对佛法有精深的认识之后再去了解一下倒是可以。其实人生短暂,何必浪费精力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三皈就是“三皈依”,即“皈依佛”、尊佛为师“皈依法”,以法为律“皈依僧”。与僧为友
五戒就是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 邪 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4
佛陀所制的戒律、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门的三宝弟子。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而杀盗淫妄四条属于性戒。酒是属于遮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