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鬼月"的由来

是不是鬼月马上就来了啊,那么是怎么的来的这个节日啊?
谁可以告诉我啊。

  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道教中称之为“中元节”就在七月十五,关于鬼月来历的说法不一,一般有如下各种:
  来历一:
  据说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掌管地狱的地藏王菩萨(就是阎罗王),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我国古时候多数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传说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转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死后变成“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孤魂野鬼。这些嗷嗷待哺的无主孤魂,游荡人间。有的恶鬼还会趁机骚扰世间活人,使人们遭到凶险意外而丧命。因此,每年这段时间意外死亡的人,往往被附会为“被鬼抓走了”。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人们认为,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礼外,还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后来演变成“放火灯”、“敬好兄弟”的习俗。
  由于这样的普渡含有祈祷平安的意味,所以民间除了在七月十五中元节用丰盛的祭品祭拜各方“好兄弟”外,也请戏班演戏酬神,并大开流水席宴宾客,花费十分宠大。如今提倡节约,改良民俗,虽然仍有普渡活动,却精简多了。
  会形成农历七月诸事不宜的文化习俗,是因往年七月是一串天灾人祸频传的日子,容易使人对这段时间心存恐惧,现今社会,许多的禁忌已渐渐禁不起时代的考验,但仍有些却是科学仍无法解释的事。
  来历二:
  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鬼月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 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 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 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11、别乱靠墙休息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13、别乱照相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好兄弟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有人习惯随身带着开运避邪物品,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矿石等。
  来历三:台湾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七月本是大吉之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霸占 七月,故意派人谣传说七月乃不详的“鬼月"。
  其实,农历七月称作“鬼月"的正向影响,是要告诉大家:要关怀他人,懂得感恩,以及教化诸恶莫作的因果概念有其深远的意义;然而如今却流于形式,违背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美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30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的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间,「好兄弟」们都会来到来人间受人祭拜,由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台湾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皆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各地并有许多传统的普度活动,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台湾民间,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开鬼门」,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後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是鬼门大开日,一般认为这天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目莲救母的故事:「盂兰盆」来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其音译自梵语,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台湾称无人祭拜的孤魂野鬼为「好兄弟」,因此中元节普度孤魂野鬼 便称「拜好兄弟」。)的由来。

於是目连举行法会,诵经施食,终於解救母亲的灵魂。从此以後,佛教徒们都会在这天举行功德法会,为孤魂饿鬼超渡亡魂。七月十五也因而具有教孝的功能。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国人相信,人死後会变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间。中元普度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博爱」的延伸。而结合目莲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因此,中元节可说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
自从政府提倡改善民俗、节约拜拜,各地普度的盛况和规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节原来所欲强调的观点来看,现代的中国人所要努力的, 应是减少浪费,发扬中元普度的善道。

农历七月是「鬼月」。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称「开鬼门」,冥府的地狱门将开启,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庙宇举办的「公普」和民众自办的「私普」两种,基隆中元祭则属於公普。公普正式展开之前, 都会「树灯篙」以便招魂,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区还会挂起「普度公灯」,而溺毙的水鬼,则利用「放水灯」引导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动,自十二日「送灯敬献」开始,七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会举行「火烧大士爷」、「抢孤」等活动。在敲锣打鼓的野台戏和香烟氤氲、虔诚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锺馗」结束热闹的盛典。

注解:「树灯篙」较正式的说法是「竖旛」,也就是给陆上的鬼请帖,在普渡前一天的傍晚,各庙的庙庭会竖起一支竹竿,上面挂著圆形的灯笼,灯笼上写著「庆赞中元」的字样,这叫「树灯篙」。

  这是为了要在普渡当天点上灯火,一方面是邀请天上诸神前来监醮及共享成果。另一方面是指引那些回到阳间渡假的孤魂野鬼,前来聚集休息,并且享用人们准备的丰盛祭品。

按照民俗说法:灯篙竖得愈高,就照得愈远,可以招集更多的鬼魂。一些小庙,怕引来太多饿鬼,都不敢将灯篙竖得太高,只有两、三丈高。至於较大的庙,不怕怕吃垮,竖的灯篙高达五、六丈,看起来壮观得很。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鬼月为何要订在农历七月但是看了叙述之後才知道它的意义与由来,在日本也有盂兰盆会可能是因为日本的宗教比较偏向於佛教的关系,不管无神论者还是有信宗教的人都要秉持著尊重的心态看待
第2个回答  2013-08-30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盂兰节的起源是博爱的表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

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

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所以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第3个回答  2015-11-26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盂兰节的起源是博爱的表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

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

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所以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第4个回答  2013-08-30
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据说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掌管地狱的地藏王菩萨,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我国古时候多数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传说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转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死后变成“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孤魂野鬼。这些嗷嗷待哺的无主孤魂,游荡人间。有的恶鬼还会趁机骚扰世间活人,使人们遭到凶险意外而丧命。因此,每年这段时间意外死亡的人,往往被附会为“被鬼抓走了”。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人们认为,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礼外,还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后来演变成“放火灯”、“敬好兄弟”的习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