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G指令和M功能

我现在只会三棱的编程,但开通,法拉克还有广数在G指令和M功能上有些差别,有没有朋友能分别把这几种操作系统不同的指令列出来一下

格 式
G10L50;设定为参数输入方式
N-R-;非轴型参数
N-P-R;轴型参数
┊
G11;取消参数输入方式
指令的意义
N_;参数号(4 位数)或补偿位置号(0 至1023)
作为螺距误差补偿基准点号+10,000(5 位数)
R_:参数设定值(前零可以省略)。
P_:轴号:1~4(轴型参数)
指令格式
说明
�6�1 参数设定值(R_) 参数(R_)设定值不用小数点。
小数也不能用在用户宏程序的变量R_。
对轴类参数指定从1 到4(最大4 轴)的轴号(P_)。控制轴按CNC 显示
的顺序编号。
�6�1 轴号(P_)
如,控制轴指定为P2,则其显示顺序为第2。
警告
1. 当更改了螺距误差补偿值和反向间隙补偿值后,一定要进行手动
回参考点操作。否则机床将偏离正确位置。
2. 参数输入前必须取消固定循环方式。如果不取消,将激起钻孔动
作。
注
在参数输入方式,不能指定其它的NC 语句。
– 301 –
16. 可编程参数输入(G10) 编程 B-63834C/01
– 302 –
例 1. 设定位型参数No.3404 的位2(SBP)
G10L50;参数输入方式
N3404 R 00000100;SBP 设定
G11;取消参数输入方式
2. 修改轴型参数No.1322(设定存储行程极限2 各轴正向的坐标值)中
的Z 轴(第3 轴)和A 轴(第4 轴)的值。
G10L50;参数输入方式
N1322 P3 R4500;修改Z 轴
N1322 P4 R12000;修改A 轴
G11;取消参数输入方式
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cutterlocationpoint简称CL点)。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数控编程及其发展

数控编程是目前CAD/CAPP/CAM系统中最能明显发挥效益的环节之一,其在实现设计加工自动化、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诸如航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大量的应用。由于生产实际的强烈需求,国内外都对数控编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就对数控编程及其发展作一些介绍。

数控编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为了解决数控加工中的程序编制问题,50年代,MIT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机械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语言,称为APT(AutomaticallyProgrammedTool)。其后,APT几经发展,形成了诸如APTII、APTIII(立体切削用)、APT(算法改进,增加多坐标曲面加工编程功能)、APTAC(Advancedcontouring)(增加切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APT/SS(SculpturedSurface)(增加雕塑曲面加工编程功能)等先进版。
采用APT语言编制数控程序具有程序简练,走刀控制灵活等优点,使数控加工编程从面向机床指令的“汇编语言”级,上升到面向几何元素.APT仍有许多不便之处:采用语言定义零件几何形状,难以描述复杂的几何形状,缺乏几何直观性;缺少对零件形状、刀具运动轨迹的直观图形显示和刀具轨迹的验证手段;难以和CAD数据库和CAPP系统有效连接;不容易作到高度的自动化,集成化。
针对APT语言的缺点,1978年,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开始开发集三维设计、分析、NC加工一体化的系统,称为为CATIA。随后很快出现了象EUCLID,UGII,INTERGRAPH,Pro/Engineering,MasterCAM及NPU/GNCP等系统,这些系统都有效的解决了几何造型、零件几何形状的显示,交互设计、修改及刀具轨迹生成,走刀过程的仿真显示、验证等问题,推动了CAD和CAM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到了80年代,在CAD/CAM一体化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并行工程(CE)的概念。目前,为了适应CIMS及CE发展的需要,数控编程系统正向集成化和智能化夫发展。

在集成化方面,以开发符合STEP(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标准的参数化特征造型系统为主,目前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国内外开发的热点;在智能化方面,工作刚刚开始,还有待我们去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