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历史?

如题所述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最早在五台山弘扬佛法的是光明法师桑王澳登(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于公元前710年亲自赴五台山传播佛教。《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十年,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白马驮经,来到中国洛阳。次年(公元68年),摄摩腾、竺法兰尊者来到山西五台山时,发现五台山的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修行弘法的印度灵鹫山非常相似,遂奏请汉明帝在此修建佛寺。

寺院落成后,取名大孚灵鹫寺(现今显通寺的前身,有“释源宗族”之誉)。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这是五台山在中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

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扩展资料:

关于五台山的历史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

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6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当时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扩展资料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

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台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01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地恶劣,冬天气温极低,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耐,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去种庄稼。一日,文殊菩萨恰巧路过五台山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在水深火热之中,她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了他的来意。

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的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不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类特地来寻求帮助的。

龙王心里还是不愿意把神石借给他人,又不能直接地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把它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了龙王,走到神石跟前,转眼间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在一边惊得目瞪口呆,十分后悔。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人们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叫清凉寺。

这就是五台山的来源传说。

扩展资料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称为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第3个回答  2019-04-03

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

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

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

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

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扩展资料: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对五台山的保护建设发展,王儒林始终高度重视,

调研期间,他深入了解五台山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认真考察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分析研究环境保护、景区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古建文物专家交流探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佛教界法师、方丈、住持等人士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共商强化保护、加快发展、建设一流景区之策。

他说,五台山是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宝库,是佛教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影响深远、弥足珍贵。对历史文物要坚持保持原貌,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进行保护、维修、抢救,精心维护修缮,加强文物单位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宝贵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五台山革命遗址遗物众多,王儒林瞻仰了毛主席路居旧址,听取老一辈革命家在五台山的革命战斗经历介绍,要求加强对五台山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和弘扬。

五台山高僧大德辈出,对于弘扬优秀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研中,王儒林与妙江、如瑞、昌善、章样摩兰、静行等佛教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对五台山建设发展、弘扬优秀佛教文化的意见建议。他说,五台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佛教发展历史长河中,五台山建寺早,宗派多,高僧大德云集,对佛教传承影响巨大,

五台山历史文物丰富宝贵,地质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五台山佛教文化传承千年、佛法绍隆。

希望五台山的高僧大德进一步深入研究、潜心修行,深刻理解、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佛教文化,结合新的实际阐发佛教中应时益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广大僧众要把发扬爱国爱教、爱山爱庙的优良传统,与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在促进发展、维护和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台山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大家继承五台山佛教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和谐的精神,继续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王儒林还看望了久负盛名、已过百岁的高僧——梦参法师,感谢他为弘扬五台山优秀佛教文化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景区

第4个回答  2019-02-26

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

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览五台山散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