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的小故事

如题所述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撒的五个谎

6、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撒的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撒的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撒的最后一个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8
我妈妈很完美。她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 有个小男孩来到一家百货商场,直奔女性内衣柜台。他害羞地对女售货员说:“母亲节就要到了,我想用送报攒下的钱给妈妈买条衬裙。” “我们刚进了好几种最新款的衬裙,她一定会喜欢的,”女售货员鼓励他说,“你要什么号码的?” “号码……”小家伙面露难色,“我不知道……” “那也没关系。告诉我,你妈妈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好心的售货员说,“我可以帮你参谋一下。” “我妈妈很完美。她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小男孩自豪地大声回答。 于是售货员帮他挑了一件34码的衬裙,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但后来的故事,售货员就不知道了。二十几年来,那个“完美的妈妈”一直把这件衬裙珍藏在抽屉最上层,一次也没有穿过。我就是这个幸福的母亲,我穿52码的衣服。
第2个回答  2021-05-08

第3个回答  2013-08-28
5月10日,母亲节。母亲节是个溢满人间浓情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儿女们会做些让母亲高兴的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母亲节前夕,记者在首府走访了出生于不同年代的7位母亲,倾听她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

  相夫教子几十年苦尽甘来

  1930年出生,9岁成为童养媳,12岁圆房,15岁成为母亲,一生没有工作,相夫教子几十年,这就是赵引弟的一生。
  5月6日,记者在市友谊小区见到了已经79岁高龄的赵引弟。赵引弟出生在山西省一个小山村,丈夫姓张,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赵引弟告诉记者:“我们那个年代,所谓的好就是能填饱肚子。赶上兵荒马乱的年景,能让一家人吃饱穿暖,就是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当时,赵引弟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除了操持一大家人的日常生活,她还要下地干活。而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地里出生的。而那一年,赵引弟才15岁。接着,老二、老三的出生,让赵引弟享受着为人母的喜悦与激动,也承担着更多的负担与压力。
现在,赵引弟的大儿子都已经退休在家,并且做了祖父,四世同堂的欢乐与幸福,让赵引弟忘记了曾经的不易与艰难,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

  她是慈母 更是良师

  她从没进过学堂,也不识一个字。然而,对于子女而言,她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良师。
  张文华出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从没进过学堂,也不识一个字。然而,对于她的子女而言,张文华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良师,孩子从她那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时常脱口而出的口头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一人嘴动,百人嘴馋。”这是张文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们年幼的时候,在城里工作的父亲每次回来都要捎些糖果,而张文华总是让孩子们把这些糖果分给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到葡萄成熟的时节,张文华就让孩子们把刚摘下来的葡萄分给邻居,而且年年如此。

  记者在张文华家采访时,她的女儿陈丽回来看望母亲。说起母亲的口头禅,陈丽也不禁讲了起来。“我妈平常最爱用口头禅教育我们,她总说‘占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我爷爷过世后,给我家和伯父家留了一间旧瓦房。在农村,这样的老屋用来堆放柴草再好不过了。在处置老屋的时候,母亲就说:‘让大哥大嫂得去吧!’就这样,那间老屋成了伯父家的。就在我准备离开家乡去求学时,母亲又嘱咐我:要与同学好好相处,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怕吃亏。”

  陈丽还告诉记者,自己在十几年前参加高考时,成绩远远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可由于填报志愿失误而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尽管收到了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但是她始终郁郁不得志,一度颓废消沉。母亲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娃啊!有些事该马虎就马虎一下,只要有志气,在哪里读书都会有出息。”

  也正是张文华这些简单而朴实的口头禅,让她的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看清了许多道理,明白了淡泊名利、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