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来源

如题所述

1.人类起源总说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人的形体也是演化而成,如四肢,由于常用前肢携物、劳动,后肢就承担了行走的任务,逐渐就进化到直立行走。有人根据这个学说,甚至推测人的祖先是一只断了前肢的“病猴”。前肢既断只好用后肢行走,进而将这个特点遗传给后代,逐渐演化成人。
然而,很多绝非动物所为的人类史之前的遗物遗迹,用进化论观点根本无法解释,新的人类起源假说就应运而生。
太空人基因与雌猿结合的杂交说。
某些娇小恐龙是人类祖先的恐龙起源说。
人是太空人的合成品的合成说。
来自海洋生物的海洋生成说。
这些假说面无惧色地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使深入人心的进化论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主要来自于进化论自身的缺陷,人们看清了进化论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达尔文,一个伟大者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南安普特郡,从小热爱大自然。1831年,他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他对热带与亚热带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潜心从事科学实验和著述,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书中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主要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他还将进化论用于动物及人类,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恩格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崇备至,尤为欣赏“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并对其作了几点重要的补充。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还说“火的使用,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在恩格斯的推动下,“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假说就成了定论,使人们以为我们的祖先千真万确的是猿猴。
中国人从小就受着这样的熏陶:大量科学事实证明,人起源于动物界,人是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但是,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
并且认为:人和现代的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及考古学家,甚至哲学家,他们根据化石的发现,为人类描绘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200-300万年前。这时猿人已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00-700毫升。猿人晚期已接近现代人类,打制的石器比前期复杂,石器有了初步的用途分工,如打猎的石器是打猎的,剥制兽皮的是专剥制兽皮的,并能使用火与长期保存火种。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坦桑尼亚的利基人,都是晚期猿人的代表。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在大约30万年前结束。
古人阶段,又称早期智人阶段。古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已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也较猿人复杂。制作的石器较为规矩,但还不知磨制,能人工生火,有了埋葬的习俗,有了原始的“衣服”,体质也开始分化,有了明显的差异。我国发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古人大约生活于20万年至5万年前。
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前。新人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新人打制的石器已很精致,形状多样,石器分工已较明确,并出现了骨器与角器,大约在1万年前,甚至有了磨制石器。新人还会制作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开始了美的追求。法国鲁克马努人,中国柳江人、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以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我们所接受的人类起源的教育,人们对此从来不曾有过怀疑,坚信达尔文与恩格斯传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并且不遗余力地给予证明,哪怕牵强附会、转弯抹角地都要绕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上去,从不敢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说来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当视野扩大,坚冰打破后,我们也与世人一样,对进化论发出了质疑。
人真是由猿进化来的吗?
人脑的变化,是进化论重要依据。认为人的聪明程度跟脑容量的多少有关,新人的脑容量比古人多,古人比猿人多,因而人类就逐渐聪明起来。
我们不说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一两颗牙齿、半片头盖骨化石作为依据,进行推论,难免有人为因素掺杂其间,未可全信。苏格兰一些3.7亿年前的化石,以前的研究者都视为鱼类化石,而后经考证,这些骨骼具有四足动物的特征。单说根据现代医学论证,人的聪明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脑容量的多少,脑容量较少,甚至无脑的聪明人不断见诸报端,而脑容量超出常人重的白痴也不乏例子。
根据考古学材料可知。新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不相上下。那么新人就该同现代人一样聪明,换句话说,5万多年来,人类似乎并没有进化。如果进化,那么现代人的脑容量应该是最重的。也就是说,按进化论观点,人的脑容量永远也不会有相同的时候。我们按进化的观点推论开去,势必会有这样的结论:人类的脑容量相同,则说明这段时间人类没有进化:若进化,则脑容量不应该相同。所以,新人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同,恰好证明进化论站不住脚。
现代医学证明:人脑的使用,只发挥了百分之几的潜能。这就使我们奇怪了,按进化论观点,现代人的智慧是以前的人无法比的,而脑潜能只使用了百分之几,那么新人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不得不问:新人何以将脑潜能进化到这种程度而不使用?这些没有使用的潜能是如何进化来的?因为按进化论来说,人类的各种器官的进化都是劳动的结果,由于劳动的刺激,器官就逐步进化。可是如此众多而搁置不用的脑潜能又是通过什么刺激进化而成的呢?
另外,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难以说清的现象。现在世界上主要有白、黄、黑、棕色四大人种。经科学证明,这不是变异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亦异,而是从来如此。因变异毕竟是少数,更不可能如此集中、统一。可是进化论则认为只有一支猿猴进化成了人类,至于到底是进化成了何色人种,进化论根本难以说清,即使说得清,那另外三支人种又是什么进化而来?如果承认人类都是古猿进化而来,则至少有4支古猿进化成人类,也就是古猿进化成人类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因此所有的猿类都该进化成人类,可是现在地球上的猿类同4万年前没有多大差别,尚无进化成人类的迹象。
再有,人类的进化似乎是具有突发性与跃进性的,这也有悖于进化论学说。进化论通过化石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当然是无可非议并且是唯一的途径。但化石作为材料毕竟太少,照进化论说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可是讫今为止人们发现的人类化石却寥寥无几。用数也数得清的几块石头,来证明数百万年的历史,是否是显得证据有些不足?况且这些为数不多的化石并没有连续性,人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化石空白,缺少过渡阶段的化石证据,隔几十万年或数万年,人类似乎猛然一下聪明许多,按进化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众说纷纭的新假说
人类起源,既然存在诸多尚未解开的谜,因此,近些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考古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假说。
加拿大博物馆洛索博士认为:“在地球上,首先发展智慧的生物应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就是其中最重要者。”7800万年前,有一种身高约1.5米的长尾肉食恐龙,有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类人猿”所拥有的许多特性。洛索博士还把他推想中的这种高级智慧生物称为“类人恐龙”。
洛索博士关于“恐龙人”这一新奇有趣的推测和论断,得到了西方一些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史学家的支持。直接引发这一新假说的实证,是巴黎大学植物学系教授拉坦博士在扎伊尔的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的人种部落。这个部落的人的脊椎骨都突出体外,有的达几十厘米,与恐龙化石脊椎十分相似。
马蒂斯根据在圣地亚哥发现的一个头盖骨化石,研究后认为这个头盖骨代表的人种,其智力要远远高出我们今天的人类,因而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的遗骨,进而提出人类祖先是外星人的假说。他认为,大约在5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当他们发现地球引力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地球上精力旺盛和智力较高的雌猿进行杂交,这种杂交后代就是人类的祖先。
有人根据人类体表特征与海洋生物十分接近的事实,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海洋生物的假说。
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大四季”说,他们根据太阳系不停地围绕银河系运动的事实,假设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与地球绕太阳旋转一样会出现四季变化,称为“大四季”。人类在大四季交换中,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生存的方式。随着夏秋交替,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慢慢由陆生变为水生;又由水生变为陆生。因此人类体表具有海洋生物特征。
而在《人是太空人的实验品》一书中,作者更大胆提出:人是基因重组的产物,人是其他高级生命创造出来的一件产品,人是“上帝”的实验品。他认为,太空人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将这些基因进行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后创造出一个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又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这么多假说,看似纷纷扬扬,结果几乎都未脱离进化论巢臼。不论杂交说、恐龙人、海洋生成说、大四季说及合成说似乎都遵循着进化的轨迹,生物列车在进化轨道上缓缓行驶到了现在,只是各自的始发站不同,但目的地是一样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条条道路通罗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杂交说与合成说,它们不是进化,而是蜕化。
按杂交理论来说,杂交后代具有杂交优势,应该有集母体优点于一身的后代出现,就是说应该有如猿的灵朽,同外星人一样的智慧的物种出现,而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这样的物种,人类更不具备上述优点。如有杂交优势的后代存在的话,称霸地球的绝不是人类了。或者是外星人作了手脚,它们把杂交优势在必行的后代接出了地球甚至消灭,留下了智慧不及外星人、灵巧不如猿猴的劣等后代——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生生息息,自生自灭。外星人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这不是违背了它们的初衷吗?
合成说赞同人是“神造”,但又不自觉地承认现代人是进化而来。合成说的作者认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能够做到“跑出一个比人还聪明,比猴子还敏捷,比象还力大,比狼还凶残,既能在陆地上行走如飞,也能在水中自由来去,更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舞的怪物。”那么太空人一定掌握了这项遗传工程技术,不然也不能够“合成”人了。按作者观点,人是由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的遗传基因合成的,那么我们人类就应该有猿猴的灵巧,狼的凶残,海洋生物的游泳技能。但我们人类都具有吗?不具有。而这些本领又到哪儿去了呢?只有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隐没了。这就如同人类训养野兽为家畜一样,磨掉它们的野性。“合成人”也将他们的优点磨损于无形。
由此观之,所有的新假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化”的痕迹,本质上说来仍是持进化论观点,只是播撒人类的“种子”有所区别罢了。
现代人类就好比很多同心圆的圆心,人类起源假说就如同这些圆上的某些点,逐渐向圆心汇集。
总之,这些假说都带着浓厚的“进化”色彩,它们似乎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人是由XX进化而来的。不自觉地赞同了自己欲要批驳否定的观点,从而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因此,有关人类起源、现代人的形成仍是一个谜案,很多人都想率先猜到谜底,但是现在人们仍在不断地询问:我们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形象吗?
2.人是太空人的同胞
大约5万年有,一群太空人来到地球。这些人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他们茫然四顾,渐渐走散。地球成了战俘营。
太空从来就不是和平宁静的,不时有争斗搏杀发生,弱肉强食历来就是宇宙的法则。
这群战俘来自不同的星球,他们正是地球人的祖先。这群人茫然无措,如同白痴。
他们被战胜者用一种形同“场”的意念物质把智慧控制起来,而且这种意念物质能够遗传,战胜者的意图是让战俘永远愚昧,如同动物;并以这些战俘为诱饵,以此诱杀前来营救战俘的太空人。
战胜者用意念物质把战俘的智慧控制起来后,他们就放心地飘然离去,让地球人与类人猿杂处,任其自生自灭了。他们相信,地球人没有了智慧,就没有制造飞碟的知识,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地球的。
地球人意识的初步复苏 http://book.86fo.cn/hhfg/fjykx/f4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5
关于人类起源说,有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多地起源说,另一个是单地起源说。多地起源说主要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地起源说认为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但是他们从非洲走出后,并没有绝灭,而是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化出当地的现代人。多地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密西根大学沃波夫教授。沃波夫教授认为在1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匠人(早期的直立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分别到达世界各地,并在当地独立演化,有尼安德特人、北京人、爪哇人、蓝田人等,在地理环境隔离的状态下,分别平行进化成当地的现代人。另一个单地起源说,在20世纪90年代在遗传学上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虽然仍有一定数量的学者支持多地起源说,但是接受单地起源说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单地起源说不仅获得化石证据的支持,而且分子生物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也为这一学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为从580万年前的始祖地猿到现今的人类,基因变异都是连续的,并在DNA中,都保留有变异的记录,也就是说,从古猿到现代人58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在人类的DNA中,都保留有进化的记录,这些进化记录显示了基因变异的历史痕迹。单地起源说认为,180万年前,早期直立人匠人走出非洲后,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地理与环境,先后灭绝。而仍在非洲的匠人,大约在80万年前进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在非洲与欧洲之间迁徙,大约在40万年前,迁徙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自然地理的隔离下,进化成早期智人,即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身材不高,敦厚结实,脑容量可达1750毫升,比我们现代人都多,但他们语言不发达,沟通能力弱,跑动的不快,组织能力差。而仍然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30万年前,进化出晚期智人。晚期智人虽然脑容量不及尼人,但进化出较为丰富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奔跑速度快,制作出先进的工具。大约在10万—5万年前,气候极其寒冷,海平面结冰,晚期智人在红海东南角的曼德海峡,与尼安德特人经过数次激烈的战斗,最后大约在5万年前,晚期智人终于凭借自己团队的优势,良好的组织能力,快速的奔跑和优良的武器,最终打败了尼安德特人,第三次走出非洲,而尼安德特人被迫到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域生活,最终因饥寒交迫,在3万年前灭绝。这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遗传学家推测大约150人,就是在这次走出非洲的过程中,晚期智人与尼人有过性接触,所以现代人身上,仍有4%左右的尼人基因,如我们得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抑郁症,都是尼人传递给我们的基因。就是这百余人的晚期智人,其中只有极个别男人(称其为亚当)和女人(称其为夏娃)成了我们现代72亿人的直接祖先。我们现代男人携带的Y染色体基因就来自于这极个别男人,亚当;我们现代女人携带的线粒体DNA就来自于这极个别女人,夏娃。这一切都已被遗传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证实。由此看出,单地起源说不仅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也被现代科学技术所证实。科学原理北京现代分子生物学如何力证人类“非洲起源说”2016-8-2523:07人类从何而来?这个谜题已经困扰了我们数千年,是单一起源还是多地区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在神话中,大地是人类起源,女娲或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就了人类。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迷雾逐渐被拨开。科学家们从泥土中找寻出人类起源的依据,无论是修正“非洲起源说”的路线,还是以“多地区起源说”建立全新人类起源模型,都意味着传统人类起源学说的改变。8月21日,在上海书展分会场上海科学会堂,上海科协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金力、复旦大学教授李辉、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博士,共同讨论人类起源之争,用科学的证据来回答人类和中国人起源及迁徙的问题。分子生物学力证人类起源于非洲人类起源中,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并无太多争议。金力院士介绍了这一过程:“人在分类学上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黑猩猩是人类最近的近亲,二者在400万至700万年间分离开来,人类开始独立进化。在40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它已基本具有人类特征。而200万年前出现转折,人类祖先能够挺直地站起来了,因此这些人被称作直立人。与黑猩猩分离而来的南方古猿以至早期直立人的化石都是在非洲被发现,但晚期直立人的化石在欧亚大陆的广阔区域内被发现。这是直立人与其他人类祖先的不同之处,他们已经走出了非洲,这大概发生在200万年左右。”“之后早期智人出现了。早期智人以海德堡人及尼安德特人为代表,他们在欧洲大陆和西亚分布非常广泛,生存年代距今80到2.8万年。而今天的人类属于晚期智人,是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年代比较早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样在非洲被发现,大概是20万年到5万年左右。因此人类是否起源于非洲,亦或是世界多地,成为了今天研究古人类进化发展的主要争议。”“非洲起源说”在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正式提出,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早期智人进化为现代人,在约5万年前这些现代人走出非洲,成为世界各地人类的祖先。“多地区起源说”即欧洲、亚洲直立人也独立进化,同非洲直立人一般,变成了现代人。金力院士告诉听众,“多地区起源说“在中国也有许多人主张,原因是过去几十年里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现代人)化石。”它们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空间分布上南、北都存在,所以支持了东亚地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随着现代科学兴起,分子生物学的运用却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分子人类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在20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对DNA序列的测序和对照,为研究人类的源流开拓了新思路。成为考古学外研究人类起源、民族演化、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古代社会文化结构又一利器。饶毅教授介绍:“考古学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并没有解决人类起源的所有问题。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后,特别是对DNA序列可以进行良好测序和对照之后,人类起源这一问题开启了新篇章,其中对人类共同起源这一学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从分子人类学来看,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金力院士表示,“如果是多起源说,那么他们的差别应该是200万年左右,因为约200万年时非洲直立人走出了非洲,走向世界各地。而如果是单一起源,那么差别应该要远远小于200万年,应该是5万年到20万年之间——早期智人进化为今天的现代人,然后现代人再走出非洲。分子生物学的结论,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该结论产生之后,金力院士的研究团队尝试从现代亚洲人中找到反例,证明其不是自非洲而来。“我们采集了163个群体,覆盖大部分东亚地区,共检测了12127个Y染色体。但实验完成后发现,所有个体统统来自非洲。”而在中国发现的大量具有联系性、普遍性的古人类化石是否可以说明东亚地区有独立起源?金力院士指出,出土化石和他们的基因分析并不矛盾。“我们通过Y染色体研究了东亚人的起源,认为他们同样是迁徙而来,时间是3万到4万年以前。而东亚化石中的早期智人或许已经灭绝,现代人的祖先在那以后迁徙而来,沿着南边进入东南亚,再往北成为了东亚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后的人类发生了什么?人类走出非洲是5万年到7万年前,而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到中亚的分布最晚是在2.8万年前。那么当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后,是不是碰到了尼安德特人呢,碰到后发生了什么吗?金力院士说,“我们选择基因保存比较好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成功提取了DNA。通过对这些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现代人的祖先出了非洲以后,跟早期智人发生了关系,不仅发生了关系,还产生了后代,而这个后代还在我们的人群当中,在每一个人的基因组中存在。他们占的比例不多,大概占整个基因组的2.4%。我们的基因97%以上是从非洲来的,但是还有2.4%的东西是在非洲以外的早期智人的,准确说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贡献的。”“后来又发现另外一种人叫丹人,丹人和尼人有同一个祖先,也是来自非洲。亚洲人的基因组中除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外,还有丹人的基因。也就是说亚洲人的基因组里,早期智人的成份比例略高于欧洲人。”那么这些早期智人的基因片段到了我们的基因组里,究竟是好是坏呢?金力教授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现代人基因组中的早期智人片段跟环境应答有关,即这些早期智人片段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的祖先适应新环境。我们祖先原是非洲的,出了非洲以后到了欧亚大陆,这个环境对他们来说是新的,会水土不服,但是当地的土人,即早期智人尼人和丹人已经在欧亚大陆生存了50万年以上,他们的基因帮助我们适应了当地环境。不过也有一种争议认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跟我们的某些疾病有关,这种观点还待进一步的研究。”尼安德特人虽然有很好适应环境的能力,但何鑫表示现代人的能力实际强过尼安德特人,“一些化石证据表明,在同一个区域内,现代人类的岁数要超过尼安德特人。现代人的群体内部分级已经很明确,有祖父祖母参与哺育后代,并且在群体中有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这使得现代人的祖先比尼安德特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遭遇气候变化时尼安德特人灭绝了,而现代人存活下来了。”人类为什么走出非洲?金力院士告诉听众,人类有三次走出了非洲。“最早是200万年前的直立人,然后是50—80万年左右尼人祖先海德堡智人,最后是现代人祖先走出非洲。为什么要走出非洲?有一个假说叫撒哈拉泵假说,即假设撒哈拉沙漠由沧海变成桑田。撒哈拉大沙漠本来和阿拉伯沙漠联系在一起,远古气候潮湿的时候,撒哈拉是大草原,人类在东非这里起源,但有的人类跟着动物跑到了撒哈拉以外的地区去了。后来气候变得干燥,草原变成了沙漠。那批远走的人回不来了,唯一的去向就是往东、往北走。这样的事件在过去几百万年里发生过若干次,我们看到跟人类起源有关的至少有三次。”但金力院士亦表示,三个月前的一次研讨会中,诸位专家对人类祖先走出非洲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出走非洲,可能对现在东亚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很多疾病回过头去追踪会发现,其实跟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有关系,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祖先可能是不应该走出非洲的。”分子生物学真的独擅胜场吗?众所周知,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都对研究人类进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起其他学科,分子生物学真的独擅胜场?今后又该如何对待人类起源的研究呢?李辉教授表示,“人类进化的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没有办法一步到位。但人类起源必然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要用科学去思考,所以我们必须科学还给科学,把情感还给情感。分子生物学使‘非洲起源说’成为了一个很硬性的结论,其他的证据只能做更多的解释,并不能推翻这一结论。”“不过,任何一个问题如果从单一领域研究,我们看到的只能是片面。大家都对,关键是要把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看到的化石证据和基因证据的矛盾也不见得是真的矛盾。洞穴经常坍塌,水流翻转的影响,也会影响对化石年代的判断。所以我们即便看到很多证据和现象,也要想想是不是有其他解释。”在谈及进化的时候,人类都存在一个潜在的心态,即希望证明我们的延续是因为具有某种优势,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里隐含的意思。但金力教授表示,“一个物种如果能生存下来,只有一个理由,好死不如赖活着。”何鑫说,“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其实和其他物种一样,不是因为我们现在在这里,就是这里永远的主人,其实和人类一路走来始终面临着灭亡的威胁,这是我们研究人类起源更深层次的内涵。”金力院士表示,“尽管直立人进化成现代人这件事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它实际上在科学研究当中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早期预期。而科学研究不是去站立场,科学是理智而温和的,它基于观察,但观察往往会受到观察者本身的局限性的影响,所以对科学家来说我们要探索真理,事实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不需要坚持我们的观点,我们早期的观点如果是错的就是错的,重要的是根据观察你能不能得出符合观察的结论。我们需要对更多的古代样本进行分析,这样才会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应该从原子、分子、微生物、生物、高等生物、类人猿,到人类。逐步进化而来。人类的进化史在漫长的地球演化中仅是一瞬间。地球已经46亿岁了,而太阳己经50亿岁了。那么我们人类从发展至今日,有多少岁呢?就是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了现在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岛附近。孔龙等一些动物灭绝了,而哺乳动物却在浩劫后快速的发展起来,约5000万年前一些低等灵长类动物出现了……从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能人、直立人、智人、晚期智人。约1万年到5万年前,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祖先才出现。和地球年龄46亿岁对比的话,人类在地球上的时间,用一天24小时来举例区分,只占了几分钟时间。也就是说从现代人祖先算起,人类也就是1万至5万岁的年龄。那么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多少年?有人说1万年,霍金在2011年发表文章说还能生存200年…诸如此类的说法无奇不有,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我想人类必定可以永远的存在于宇宙中,因为人类是勤劳的,智慧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人类必然会进行自身身体的改造,成为更高级的生物。比方说,有一天人类将我们自己的臭皮囊抛弃,不再需要空气、食物。将我们人类的大脑移传到特制机器人中,涅磐重生,成为金刚不败之体,成为长生不老之人。满宇宙疯转,爱上哪待就上哪待去。这是可能的,也是必须办得到的。或者又找到了比地球更宜住的类地球,把人类搬一部份到类地球上去住,以减少地球的压力,或躲避地球的毁灭。所以我说人类会永生,永远不会灭亡,地球死了,太阳死了,人类也不会死!因为人类是活的,是有思想的!也因为人类是勤劳的,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这似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了。虚妄的话不说,直奔主题。人类是从天使世界里来的灵魂。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上帝创造了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他从一本(本:有古卷是血脉)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 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 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 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通过圣经认识上帝,寻求真理,得到灵魂救恩的祝福之道。所以说,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大耳蚊说是从猴子(猿)进化而来。我觉得可能只有大耳蚊和其门徒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猴子变得。我觉的人是在地球生活的上一个高度文明生物,在毁灭前留下的基因,而且高度文明不止一次出现,而是反复出现,达到极限就走向毁灭,周而复始。他们的每一步很可能就是目前人类每一步,他们的灭亡也可能就像人类无度的对地球家园的掠夺、不可逆转的毁坏。很可能就是“核”这种潘多拉盒子所产生的恶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30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
化而来的.可人们在不断地追问:剩下的猿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的迹象?
基因科学产生以后,人们又问:人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适吗?为什么所有
的神话都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
第一节 达尔文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吗
19世纪,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发现了一套轰动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战舰的环球航行,在南美洲地区整整航行了5年,对热带与亚热带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达尔文主要从事科学实验与著述.他根据对生物界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从其他学科,比如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现代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寻找到了证据.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总模式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猿猴类动物——人类.马克思十分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时认为,在由猿到人的进化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我国已经发现的马坝人(广东)、资阳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这一时期发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经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工生火,开始有埋葬的习俗,并且不知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保温,已经开始穿所谓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体.并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体质也开始了分化,出现明显差异.古人生活于大约20万一5万年前.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会制造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大约在皿万年以前,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新人又称克鲁马努人,这是因为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克鲁马努地区的山洞里发现了5具骨架,这些骨架与现代人已经很难区分,但比现代人高大.据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约在3.1万—4万年以前,被认为是新人的化石代表.我国发现的柳江人(广西)、山顶洞人(北京)化石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此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不可否认,这个进化体系的完善,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如此,在维护生物进化论的过程中,不少社会学家,尤其是一些哲学家也作出了许多贡献.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的努力,生物进化论成了当今世界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
但是,无论有多少人来维护它,它始终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而且是世界众多假设中的一种,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一句话,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既然是假设,那么就应该允许别人有探讨的余地,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一味地用一种假设去排斥其他假设,这是不科学的,本身是对马克思精神的嘲笑.
那么,以上这套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共同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系,它真的牢固吗?
第二节 现在的猿猴可以变成人吗
达尔文创建的整个人类进化学说,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时气候的巨大变迁使森林大片消失,类人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就从此开始了.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整个人类进化体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露露”的化石就在此处发现.因此,东非大裂谷自然环境的变迁,成了支撑人类进化学说的关键.科学家称,500万—12万年之前,由于东非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热带雨林消失了,这就迫使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开阔的大草原,从四肢攀援到练习用两足行走,于是乎,古猿脱掉身上的兽毛,最后变成了人.
进化论的这个前提只是一个假设,当然许多人都希望这个假设可以成立,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起源问题.但是,最近一些科学家在东非地区的考察,却使达尔文的人类进化学说中环境变迁这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一下子变得不存在起来.
美国耶鲁大学金斯顿考古队对东非的地理、气候做了十分细致的考察研究.他们对肯尼亚大裂谷南端的图根山丘的碳化士壤进行了同位素检测,结果发现,自从1550万年以来,大裂谷地区的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就跟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传统所说的气候大变化.要知道,东非古人类的考古化石最上限也不过400万年,也就是说,非洲的古猿竟然可以在虚拟的自然条件之下完成从兽类向人的进化,这是不是太荒唐了?这支考古队在最后的报告中写到:“人类的进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这(指东非大裂谷地区气候的考察结果)可能迫使我们要寻找其他的因素来解释人类下地行走的原因:为了食物和为了占领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受到其他物种的竞争,等等.”如此说来,人们要想使自己的学说成立,非要迫使东非古猿下地行走不可,不论这些古猿是否愿意,非下来不行,即使不是真的自然环境变迁,我们也要虚拟出一个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出来.看来,我们这套进化理论过分脆弱了,也过分霸道了.
不仅如此,考古学所发现的古化石,是支撑人猿同祖进化理论的主要证据,但正是在这方面,更显示出其脆弱的本性.
首先,现在我们考古中发现的人类化石量极少,越是往前,化石量就越少,考古学家往往根据几颗牙齿或一个、半个头盖骨化石为依据,进行洋洋洒洒地推论,明显证据不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4-01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
化而来的.可人们在不断地追问:剩下的猿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的迹象?
基因科学产生以后,人们又问:人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适吗?为什么所有
的神话都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
第一节 达尔文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吗
19世纪,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发现了一套轰动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战舰的环球航行,在南美洲地区整整航行了5年,对热带与亚热带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达尔文主要从事科学实验与著述.他根据对生物界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从其他学科,比如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现代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寻找到了证据.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总模式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猿猴类动物——人类.马克思十分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时认为,在由猿到人的进化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我国已经发现的马坝人(广东)、资阳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这一时期发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经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工生火,开始有埋葬的习俗,并且不知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保温,已经开始穿所谓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体.并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体质也开始了分化,出现明显差异.古人生活于大约20万一5万年前.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会制造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大约在皿万年以前,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新人又称克鲁马努人,这是因为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克鲁马努地区的山洞里发现了5具骨架,这些骨架与现代人已经很难区分,但比现代人高大.据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约在3.1万—4万年以前,被认为是新人的化石代表.我国发现的柳江人(广西)、山顶洞人(北京)化石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此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不可否认,这个进化体系的完善,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如此,在维护生物进化论的过程中,不少社会学家,尤其是一些哲学家也作出了许多贡献.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的努力,生物进化论成了当今世界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
但是,无论有多少人来维护它,它始终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而且是世界众多假设中的一种,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一句话,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既然是假设,那么就应该允许别人有探讨的余地,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一味地用一种假设去排斥其他假设,这是不科学的,本身是对马克思精神的嘲笑.
那么,以上这套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共同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系,它真的牢固吗?
第二节 现在的猿猴可以变成人吗
达尔文创建的整个人类进化学说,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时气候的巨大变迁使森林大片消失,类人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就从此开始了.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整个人类进化体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露露”的化石就在此处发现.因此,东非大裂谷自然环境的变迁,成了支撑人类进化学说的关键.科学家称,500万—12万年之前,由于东非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热带雨林消失了,这就迫使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开阔的大草原,从四肢攀援到练习用两足行走,于是乎,古猿脱掉身上的兽毛,最后变成了人.
进化论的这个前提只是一个假设,当然许多人都希望这个假设可以成立,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起源问题.但是,最近一些科学家在东非地区的考察,却使达尔文的人类进化学说中环境变迁这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一下子变得不存在起来.
美国耶鲁大学金斯顿考古队对东非的地理、气候做了十分细致的考察研究.他们对肯尼亚大裂谷南端的图根山丘的碳化士壤进行了同位素检测,结果发现,自从1550万年以来,大裂谷地区的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就跟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传统所说的气候大变化.要知道,东非古人类的考古化石最上限也不过400万年,也就是说,非洲的古猿竟然可以在虚拟的自然条件之下完成从兽类向人的进化,这是不是太荒唐了?这支考古队在最后的报告中写到:“人类的进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这(指东非大裂谷地区气候的考察结果)可能迫使我们要寻找其他的因素来解释人类下地行走的原因:为了食物和为了占领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受到其他物种的竞争,等等.”如此说来,人们要想使自己的学说成立,非要迫使东非古猿下地行走不可,不论这些古猿是否愿意,非下来不行,即使不是真的自然环境变迁,我们也要虚拟出一个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出来.看来,我们这套进化理论过分脆弱了,也过分霸道了.
不仅如此,考古学所发现的古化石,是支撑人猿同祖进化理论的主要证据,但正是在这方面,更显示出其脆弱的本性.
首先,现在我们考古中发现的人类化石量极少,越是往前,化石量就越少,考古学家往往根据几颗牙齿或一个、半个头盖骨化石为依据,进行洋洋洒洒地推论,明显证据不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27
有人推测,人类来源于海洋。人与水有着分不开的渊源。人体的组成70%是水;婴儿在降临这个世界的前夕也生活在母体温暖的体液中;当人在烦恼、忧伤、无助、彷徨时总喜欢徘徊在水边,望着清澈无边的水面,心灵可以得到极大的慰藉,仿佛回到了生命之源;当整个身体浸泡在温暖、湿润的水中,陷入冥想的境界,身心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地球上的人是哪里来的?你相信达尔文大哥的进化论吗?我是不怎么相信,太多假设和想当然了,既然可以假设,我也假设一下: 曾经,地球上是没有生物,也许也没有外星的有智慧的“东东”来过(如果说那是人,未免犯了定势思维的局限)。可是后来有一天,彗星的冰块中带来了一个生命体,哪里来的我不知道,我假设它在地球表面上摔了个粉碎,它的每一部分的碎块都逐渐吸收了地球上的物质从而变异而生存下来,打不是说每一部分都遗传了它的智慧。有的变异成植物,有的变异成鱼,有的变异成人,有的变成猿或猴子(人不是猿猴变来的,而是同时产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