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就是春天了么

如题所述

不等于是春天。
二十四节气称之为节气令,本质上是太阳历,反映的就是太阳对于大地日照的冷暖强度的变化。如果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个等分的话,“立春”这一天就是春天的开始。
但春天在气象学上的定义,是指连续5天滑动日平均气温达到10摄氏度以上,第一天就是入春日。这个气象学上的标准是从气温上来说,跟历法的角度是不太一样的。华北地区入春一般要等到4月份前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6

虽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从时间上来算也是春天的月份,但是将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不符合天气情况,因为此时一般还在春节前后,天气还是很冷的。在气象学上,是将平均温度10-20℃才作为春天的开始,这也是比较合理的标准。

立春是冬春之交的季节,但是春寒料峭,气温变化大,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减弱,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宜去掉棉服,要注意保暖,避免风邪侵袭身体,减少外出的时间,避风寒。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春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古今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从“立春”开始。理由是“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一般在阳历的二月四日至五日,也正好处在春节前后的十天之内。但单以"立春"为春天的开始,并不符合天气的实际情况。二是传统的说法。我国农历的春天,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并把正月叫做“初春”“孟春”,二月叫做“仲春”,三月叫做“阳春”。这种说法比较合乎实际。第三种说法是现代气象学的规定:是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由热带到寒带,还是以平均气温为标准来确定进入春天的迟早较为科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2
立春的“春天”并不是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而更多的是指天文意义上的春天。这是一套有助于我们听懂和读懂大自然语言的节气科普读本。

古代先民总结的知识文化体系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套知识和文化体系。划分的依据是太阳沿黄经运行的度数,把黄道360度圆周划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度为一个节气,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每月有一“节”一“气”,“节”为一月之始,“气”为一月之终,通称“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以及把握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不仅对农业生产而言不可或缺,而且也深刻影响到古人的衣食住行乃至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

用气象学知识剖析节气

当你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白露看到大雁往南飞,冬至腊梅开放,你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古人并不懂得复杂的气象预报,但他们通过敏锐的眼睛和丰富的经验观察到的大自然表征,却常常和今天的科学研究相吻合。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有助于我们听懂和读懂大自然语言的一套节气科普读本。由在微博拥有千万粉丝的知名科学科普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的主编、知名科普作家郑远担任主笔。在这套书中,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册,用五个板块——气象特征、自然物候、传统习俗、花开时节、节气美食,分析每个节气的气象变化情况,举例说明了节气前后和物候背后的典型天气。既谈论科学知识,又不乏生活情趣,结合科学、文化、艺术、农时和物候、习俗等内容。

描绘立春最准确的是“春寒料峭”

立春虽被称为“四时之始”,指春天的开始,也指一年的开始。但这时,描绘立春最佳的形容词,不是“春回大地”,而是“春寒料峭”。为什么呢?

作者一开始就跟我们强调了“立春”和“春天”不是一个概念:立春的“春天”并不是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而更多的是指天文意义上的春天。

从气象来看的话,“春天”其实是指从立春之后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第一天来划分的。所以,立春不是春天的开始,我们还是需要注意保暖。

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已经不太适用了。譬如说,在2020年立冬这天,广州连秋天都没到。但是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深了解二十四节气,帮助我们顺应天时,冷暖自知,更
第4个回答  2021-03-22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开始的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