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何评价纣王为了不起的英雄?

如题所述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大意是说纣王的罪行其实并没有史书中说的那样厉害,只是后人把各种罪行都归在纣王的身上罢了。司马迁在《史记�6�1殷本记》中称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俨然是一派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清朝李慈铭则认为纣王的显著罪行如拘押文王、偏信崇优、宠爱妲已、囚箕子、杀比干等,如比起后世的暴君,其实还算不得罪恶深重。郭沫若更是认为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他曾平定东夷,开拓淮河和长江流域,对古代中国疆域的开拓是有贡献的。那些主张为纣王翻案的人认为,纣王对中国社会发展是有过重大贡献的,其地位甚至应在周武王之上,而他的暴君形象则是敌对派强加给 他的。那么,纣王的暴君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近人顾颉刚曾撰写了《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指出纣王的恶行是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增加起来的,时代愈晚,纣王的罪行也越多,也越不可信。事实似乎也确实如此。《尚书》中指责纣王有六条罪状,主张为纣王翻案的人认为这六条罪状其实只是周人对纣王的人身攻击。如所谓酗酒,历史上商人好酒是有名的,纣王善饮酒也属正常。而所谓纣王不留心祭祀,更是说谎,出土的卜辞可以证明纣王时期的祀典是商朝最为完备的。其实即使《尚书》对纣王的指责就是正确的话,以这六条罪状,纣王也不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暴君的典型。事实上,导致纣王被视为暴君的诸多罪状其实是在战国以后才逐渐出现的,如施行炮烙之刑、剖比干以观其心等,到魏晋时期离奇的情节更是越来越多,纣王已经被描绘成杀人成癖、嗜血成性、以炮烙之刑为乐的恶魔形象了。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纣王的罪状确有其事,他的暴君形象无可辨驳,为纣王翻案缺乏足够的史料依据。看来,现在想解决纣王是否是暴君这一数千年的悬案还为时过早,也许将来新的史料出土以后,这一悬案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一、纣王被后人认为是“暴君”,不排除是周朝人对他的故意抹黑;
二、纣王,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并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其实"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三、如同曹操被群众误解一样,很多人受《封神演义》的影响,对纣王也有误解,比如,认为他有让男女裸戏等行为,纣王让百姓“大聚乐戏于沙丘”,“使男女裸相逐其间”,这其中的“沙丘”,有可能就是一个被官方指定的欢乐谷,是当时的一个习俗而已。说纣王淫荡也许并不是最客观的说法,是用了现代人眼光去看待古代的问题,是不科学的。
四、
我们对待历史人物,应该采取“功其功,罪其罪”的态度,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纣王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君主,尤其在武力方面。
1.他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
2..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
第2个回答  2013-08-22
一家之言,个人有个人的见解
第3个回答  2013-08-22
商朝始于汤而终于纣,共30帝,17代。据《竹书纪年》说共为496年,《三统历》说共为629年,总之是一个时间不算短的朝代。现今一说到商朝,人们似乎便会想起残暴的商纣王令人发指的暴行,商纣王到底有多残暴?他的种种残暴行为都是真的吗?据说他最主要的罪状要七十多条,比如:

根据正史记载,纣王沉溺酒色,奢糜腐化。为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把从百姓那搜括而来的钱财,修建鹿台,置满奇珍宝物。还“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与宫女们在其间不分昼夜地玩乐。

还说他残忍暴虐,残忍地行炮烙之刑,把人烙得皮焦肉糊而死。为了看人肚里的胎儿是怎么样的,还让人剖开孕妇的肚子,让母子俩丧命。《封神演义》中的纣王更是残暴荒淫,宠信奸臣,不敬祖先,杀人成癖、嗜血成性等种种罪行,纣王似乎都具备了,于是,纣王比坏到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的人更坏。

纣真的有这么坏吗?在春秋时期,纣的罪状还只有“比干谏而死”而已。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开始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的《史记》,纣已经是个比较坏的人了,比如《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女不薏淫,:纣怒,杀之”;“脯鄂侯尸,“剖比干,现其心”等事情。但这些事情在商周史料《今文尚书》之《商书》、《周书》诸篇中,都是没有的,在商周的史料里,找不到纣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记载。到了晋朝,在皇甫谧的笔下,纣又多了一条罪状,在妲己的怂恿下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而妲己也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蛇蝎美人,祸国殃民,于是“女祸亡国论”也出来了。总之是纣王和妲己随着年代的久远越来越坏。近代史学家在考察了商纣王的七十多条罪恶发生的次序之后,发现他的罪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换句话,纣王的罪行很多是后人凭想象而编造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不仅是今人,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了质疑,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郭沫若考古则言: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古代中国的领土开拓有其贡献,所谓“纣克东夷”,就是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西周正是乘“纣克东夷”的机会东进灭商的。
而有史书上记载的纣也是个良才美质的人,说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博闻广见。而且武艺高超,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传说他能倒拖九牛,托梁换柱,深得他父亲的喜爱。

而商纣王统治商朝后,还铸造大量兵器,如用青铜制造的箭镞,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一举击溃了一直对其统治有威胁的东夷部落,把疆土开拓到中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传播了文化。

那是什么原因使纣一步一步被丑化的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他要巩固他的政权,稳定和笼络他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

纣王当然不是没一点缺点,而且纣王一把火已经把自己烧死了,把他的这些缺点再搬出来,怎么添油加醋造势一番都关系不大了,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们,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于是把死去的纣王的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人。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说的是商朝被灭后,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的问题。能否使局面稳定下来,当时的武王心里还没有底。为此,他召见姜太公等人商议,问该怎样对待商朝的官员等,太公答道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爱屋及乌”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由此可见,改朝换代后,帝王对前一个王朝的人马都是心存防范之心的,和有所忧虑的,得想办法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其次就是纣王身边有个妲己,虽上战利品和玩物,当毕竟是女人啊,可迎合“女人是祸水”的论调,可以顺利地把罪恶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如夏桀的妹喜,周幽王的褒姒,唐明皇的杨贵妃一样,成了祸水和替罪羊。《列女传》就把劣迹都归于妲己一人身上,谓之“女祸亡国论”。

商纣王其实挺冤的,死了千年了也得不到安身,世代被人们挂在嘴边咒骂,放在心里厌恶。比如人们形容坏人时常说到的一个成语“助纣为虐”,说的就是纣王的事。
第4个回答  2013-08-22
因为其实他本身其实是个对国家很有贡献的人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