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三不四是那不三和不四?

如题所述

写东西经常要用到词典,闲暇时偶尔翻一翻词典,别有一番情趣。昨日突然翻到一句成语“不三不四”,该成语在词典上说有两个意思: 一、形容不正派;二、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 其实“不三不四”这句成语,有人说最早是源于《易经》的。最典型的有这么四个说法:一、《易经》说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义。取自“忠、孝、仁、义、信、礼、智、勇”这八字中的第三和第四字。 二、古时候有一种说法:在天数三四之间有一个阴阳界”,“不三不四”就像:不阴不阳。 三、又有说三和四就是“三从四德”,是古代对女子要求的标准。如果女子不符合这个标准,就是坏女人。由此引申,指代坏人,尤其是有伤风化的人。 我们再来说三,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人才上中下。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黄帝。古歌曲咏唱有“三迭”,等等。 我们再说四,四古意则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义。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还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正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与“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所以那些不正派、不正经的言行便被斥为“不三不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0
有的称行业不端的人为“不三不四”,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极大的好感。 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为一“地”为二(水陆合计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中外文学名著自古以来同现了许多“三部曲”以及“三进”“三打”“三气”“三顾”“三让”的故事情节汉字也就有了三人成众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水成淼三土成垚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之类的变化字意更趋完整此外还有许多名言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等都与“三”有关细细品味其意深远。 而对于“四”则另有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古诗以四式为主五言七言绝句五律七律西天如来佛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为伍西天取经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古之文人操四艺琴棋书画汉书写四体真草隶篆楷书有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左兆右页)欧阳洵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北宋文坛有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元曲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还有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至于其他方面诸如“四季”“四方”之类的真是举不胜举纵观“四”可以发现当时及后来人们评定的名人名物等远不止这“四”个名次只是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成为习俗 古代文化中的“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赞誉可见形容行为不端之人为“不三不四”就是这个缘由.
第2个回答  2021-02-07

文学冷知识,俗语里为什么会有“不三不四”这个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