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6
一、心理健康述要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1、自觉--勤奋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心胸开阔,充满朝气。
3、自持--积极、向上,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4、自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5、自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长得美丑,有无缺陷,能力高低,都能悦纳自己。
6、自尊--有友谊感、责任感,善于与人交往。
7、自强--有理想、有追求、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树立远大理想。
8、自制--能较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纪律,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经受各种挫折和打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三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问题是指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现象。如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产生了心理问题的人其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些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2、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产生心理障碍的人通常会在从事某些活动时有一些明显的不适表现,反应方式出现异常,适应水平显著下降,因此活动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有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通常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几,这些人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
3、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程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已属于异常范畴,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已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已部分或大部分丧失,基本上已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在总人口中大约占2%左右,这些人都是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
至于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同学可以采用到心理咨询室咨询等形式以求得良好的帮助。心理咨询员将倾听你的诉说,为你提供相应的对策,并严格为你保守隐私和秘密。注意:心理疾病绝不可 以自我诊断,自我诊断是危险的!心理健康这门学科,最忌讳的是自己轻率地给自己下结论。

二、什么是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如(卖伞和卖盐的两个儿子的故事)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并不是无动无衷的。人们对周围事物,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常常抱着不同的态度。一些现象使人愉快,另一些现象使人悲哀,一些现象使人忿怒,另一些现象人恐惧。愉快、悲哀、忿怒、恐惧等都是常见的情绪体验。
情绪与认识过程一样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情绪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是反映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并不全部都能引发人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发人的情绪。一般地说,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满意等),凡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引起否定的情绪(如忿怒、恐惧等)。此外,认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无论人对客观事物抱什么态度,人自身都能直接体验到。“体验”被认为是情绪的基本特征。离开了体验就谈不上情绪。总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人们形成的否定情绪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暂的,痛苦一阵以后,强烈的体验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或者紧张的情绪虽然持续相当时日,但最后问题还是得到解决,需要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轻松的体验。但是,如果由困难挫折引起的焦虑、紧张和忧愁长期存在,使人惶惶不可终日,由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久久不能复原,其结果会怎样呢?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人能经受长期的挫折,紧张的情绪的有时只能影响他的生活效能,但不容易损害身体健康。有的人经受长期紧张之后,心理上的痛苦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这类疾病叫做心身性疾病或心理疾病。这类疾病虽有生理上的疾病,但是它们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形成的。中医所说“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语云“心病还需心药医”,指的就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外,还需要心理治疗。
在医学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等), 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哮喘、偏头痛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与长期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从资料分析和经验来看,紧张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少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精神创伤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认为, 肿瘤的病因是七情郁结、气血凝滞。有些统计材料也说明了经常处于担忧、 畏惧或苦闷等精神状态下的人容易得癌症,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的托马斯从1984年开始, 对该校17个毕业班的1337个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后来有48 个人患了癌症。这些患者的性格都内向型的,他们敏感而易抑郁,经常隐蒇自己的怨与怒, 压抑畏惧、忧虑情绪等。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溃疡病可因日常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所引起。 在地震、水灾、战争和社会动荡年代,患消化性溃疡的人大为增加。据记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不断遭受德国飞机的空袭, 当时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所以有很多人都患消化性溃疡穿孔。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胃内的食物在氢氯酸和酶的作用下,变成人体所需的养料。 但是各种紧张事件会引起氢氯酸的过量分泌。这些大量的分泌物先腐胃壁的肌肉层,再腐胃壁本身,久而久之就使胃穿孔。
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焦虑往往会降低人体抵抗细菌和其它引发疾病因素的能力。尤其是气愤和懊恼的情绪是引起许多心身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基本情绪
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4种最基本的情绪。 这些情绪与人的基本需要相联系,是不学而能为,通常还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快乐
快乐是个人目的达到,紧张解除后的情绪体验。如经过积极准备,考取了大学后常常会有快乐的情绪。快乐的程度和紧张程度取决于目的重要程度和目的达到的意外程度,如果追求的目的非常重要,并且目的的达到带有突然性也会引起异常的欢乐,否则只能引起微小的满意,一般把程度分为:满意、愉快、异常的欢乐、狂喜。
△愤怒
愤怒是个人目的不能达到或一再受到妨碍从而逐渐积累起紧张而产生的情绪。如幼儿的目的性行动受到阻挠或威胁时,就能引起愤怒情绪。
一般把愤怒的程度分为:轻微的不满、生气、愠、怒、大怒、暴怒。
△恐惧
恐惧是个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情绪。恐惧与快乐、愤怒不同,快乐和愤怒都是会使个体接近的情绪。恐惧是一种会使个体企图摆脱危险的逃避的情绪。如,在遇到地震,人们无力对付时,往往会恐惧万分。引起恐惧的关键因素是人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此外,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也会引起人的恐惧情绪。
△悲哀
悲哀是个人在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东西或有价值的东西时所引起的情绪,如考试失败由悲哀所带来的紧张释放产生哭泣,哭泣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完全可以减累轻过度的紧张。哭泣之后会使人精力衰竭,甚至会神志不清,最后使人感到轻松。悲哀取决于失去事物的价值,失去的东西价值越大的,引起的悲哀也越强烈;失去的东西价值越小,引起的悲哀也越微弱。一般把悲哀的程度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伤、悲痛。
痛苦是最普遍的消极情绪。它一般是与悲哀同步发生的,悲哀似乎是痛苦的表现形式。

关于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
心境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等。
心境与激情不同,它比较微弱,如微波荡漾,它的发生人们有时觉察不出来,。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如心境忧郁,忧伤的情绪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少时几天、几月,长则数年。在客观环境方面,影响心境持续时间的因素主要是事件的重要性,事件对个体越重大,引起的心境就越能持久。个性特征也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性格外向的人,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短些,性格内向的人,对同一事件所引起的心境持续时间长些,他们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心境又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是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似乎在人的心理活动上形成一种淡薄的背景,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他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良好的心境使人对许多事物产生欢乐的情绪,甚至会觉得花草树木都在微笑和点头,所谓“人逢喜事情神爽”,这种愉快情绪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感到云愁月惨、蜡烛垂泪。
心境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但这种原因通常是意识不到的,似乎心境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一般地说,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是否顺利以及人际关系等都可以引起某种心境。人的健康状况与心境关系密切,健康状况被认为是心境的晴雨表。不同的健康状况与会引起不同的心境,心境了会影响人的健康。时令节气、环境景物也是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 习,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并且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妨碍工作和学习,对工作不感兴趣,容易激怒,不能克服困难,并且有害于人的健康。因此,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形成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的共同要求。
△激情
激情是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等等。
激情通常由特定的对象引起,指向性比较明显。激情有激动性和冲动性,并且具有强烈的力量。发作的时间较短,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或消失。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可以引起。例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沮丧等等。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和兴奋也都容易引起激情。例如对某种痛苦忍耐过久,抑制过度就容易爆发出来,导致激情状态。
激情是由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所引起。它往往伴随有机体内部器官的剧烈变化和明显的表情动作。例如人在狂喜时,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欢呼跳跃、声音高亢;人在暴怒时,面红耳赤、暴跳如雷、语言粗犷、拍案大叫等等。
在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活动范围缩小,控制力减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能作出适当的评价。但是,激情可以在其发生前加以控制,并可以预防激情的发生。动用自己的意志力,转移注意,以减弱爆发的程度。也可以在激情即将发作时,做一种机械动作(默数数字、舌头在嘴巴里圈)以延缓激情发作的时间。此外,加深对激情发作的后果认识,充分了解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有利于控制激情。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
激情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激情推动人的活动,成为人行为的巨大动力,消极的激情会产生不良后果。
△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汽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地震、火警等时刻,都会使人发生应激状态。
应激被认为是一种紧张而带有不愉快的情绪。应激与其它情绪相结合可以形成各种复合性的情绪。如与痛苦、惧怕、失望等情绪相结合表现为抑郁性紧张;如与恐惧、厌恶、愠怒等情绪相结合,表现为焦虑性紧张,等等。
引起应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通常不能直接引起个体的应激。研究表明,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有许多中间因素,如生活经验、应付能力、个性特点、健康状况、认知评价、理想和信念、社会支持等等。产生应激状态的认知原因有:
⑴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的新要求不相一致或者是新异情境的要求是过去所从未经历过的,这时就会导致应激状态。
⑵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人对当前的境遇感到无能为力,也会导致应激状态。
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不利,甚至会有危险。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等人的研究表明,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得病,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
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应激状态, 并且还要学会科学地对待应激状态。

人们形成的否定情绪和情感往往只是短暂的,痛苦一阵以后,强烈的体验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或者紧张的情绪虽然持续相当时日,但最后问题还是得到解决,需要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轻松的体验。但是,如果由困难挫折引起的焦虑、紧张和忧愁长期存在,使人惶惶不可终日,由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也久久不能复原,其结果会怎样呢?情绪的长期压抑对个人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人能经受长期的挫折,紧张的情绪的有时只能影响他的生活效能,但不容易损害身体健康。有的人经受长期紧张之后,心理上的痛苦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这类疾病叫做心身性疾病或心理疾病。因为这类疾病虽有生理上的疾病,但是它们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形成的。中医所说“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语云“心病还需心药医”,指的就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外,还需要心理治疗。
在医学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等), 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哮喘、偏头痛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都与长期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从资料分析和经验来看,紧张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少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精神创伤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学认为, 肿瘤的病因是七情郁结、气血凝滞。有些统计材料也说明了经常处于担忧、 畏惧或苦闷等精神状态下的人容易得癌症,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的托马斯从1984年开始,对该校17个毕业班的1337个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后来有48 个人患了癌症。这些患者的性格都内向型的,他们敏感而易抑郁,经常隐蒇自己的怨与怒, 压抑畏惧、忧虑情绪等。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溃疡病可因日常生活中的紧张事件所引起。 在地震、水灾、战争和社会动荡年代,患消化性溃疡的人大为增加。据记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伦敦不断遭受德国飞机的空袭, 当时由于人们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所以有很多人都患消化性溃疡穿孔。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胃内的食物在氢氯酸和酶的作用下,变成人体所需的养料。但是各种紧张事件会引起氢氯酸的过量分泌。这些大量的分泌物先腐胃壁的肌肉层,再腐胃壁本身,久而久之就使胃穿孔。
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焦虑往往会降低人体抵抗细菌和其它引发疾病因素的能力。尤其是气愤和懊恼的情绪是引起许多心身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形象生动说明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

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称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总之,给自己的生活多找点乐趣。过一段时间,那些不良情绪就会自然沉淀下来。要尊重你的情绪,合理的疏导,良好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4-16
我们来做个拆字游戏:
情=言+青,绪=丝+者
如果把 感性、情绪、理智、智慧,比作人生的四个阶段,情绪刚好处在青春期的位置
上面的拆字游戏也告诉我们,情绪就像一个爱争吵的、好纠结的青春期的孩子,我们都是过来人,任谁在青春时期都不愿有个所谓的“主人”遥控自己,甚至对自己都避之不及。
所以,我不建议尝试做情绪的主人,试着做情绪的朋友。有了情绪,不要控制,学着去理解它,问问它怎么产生的,想要怎么样,然后帮助它解决问题。你对情绪越好,情绪对你越信任,当它相信无论什么情况你都能理智的处理自己的生活,它就慢慢退居幕后了。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第4个回答  2015-04-16
首先要有自信,多思考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多与他人倾诉多运动发泄关键时先思考后行动多做深呼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