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正文最后可以加“特此告知”四个字吗?

如题所述

公文的正文最后可以加“特此告知”四个字吗?

如文种是通知,可用“特此通知。”
如通报,可用“特此通报。”
如公告。可用“特此公告。”
但如是请示,要做“以上请示妥否,请批覆。”
如是批覆,要用“此复。”或“特此函覆。”
综上所述,要看公文文种再决定结束语。

公文的正文中可以出现表格吗?

正文中一般不出现表格,如果需要可以以附件的方式出现。
公文正文中一般不出现表格,但根据国标2012版要求,并未对表格出现在正文中进行明确的的禁止,并且给出了横向表格的页码标注解释,所以,如实在不可避免,可以在正文中插入表格。

特此告知还可以怎么说, “特此告知”是什么意思?

特告知意思是强调提某点件事重要性着重通告与提醒用于档案招标公文类末句结尾语

比如说:“请大家下午准时参加会议。特此告知!”

与之相近的词还有特告知说,特通告、特提醒、敬请注目、特通报等等。

公文“通知”最后的“特此通知”后需要加句号吗

需要加句号。
此类语句作为结束语,目的是起到强调作用并作为正文结束的标志.应该加上句号。
不过公文讲求精炼、简明,此句显得有点多余,一般情况以还是不要为好。

公文的标题最多可以写多少个字

随便,看你的内容了,将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即可

公文的正确格式

公文格式:
1、标题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2、主送机关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采用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排印,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形冒号。
3、正文
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
4、发文机关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5、发文日期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应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边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排印,发文单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对齐。
6、抄送单位
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一般均用上下两条线隔开,抄送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需要执行或知晓内容)的上级、下级和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抄送机关名称标注在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下方,用横线把主题词和印制版记隔开,抄送机关名称前加“抄送”2字用3号仿宋体字左边空1字排字,后标全形冒号。抄送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或逗号隔开,末尾用句号。一行不够用二行,二行与冒号后对齐。
7、档案版头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机关)档案”,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8、公文编号
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5号”是发文顺序号。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编号的位置:凡有档案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档案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询;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9、签发人
许多档案尤其是请示或报告,需要印有签发人名,以示对所发文件负责。签发人应排在文头部分,即在版头红线右上方,编号的右下方,字型较编号稍小。一般格式为“签发人:×××”。
10、机密等级
机密公文应根据机密程度划分机密等级,分别注明“绝密”、“机密”、“秘密”等字样。机密等级由发文机关根据公文内容所涉及的机密程度来划定,并据此确定其送递方式,以保证机密的安全。密级的位置:通常定格标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机密公文还要按份数编上号码,印在档案版头的左上方,以便查对、清退。
11、紧急程度
这是对公文送达和输时限的要求,分为“急件”、“紧急”、“特急”几种。标明紧急程度是为了引起特别注意,以保证公文的时效,确保紧急工作问题的及时处理。紧急程度的标明,通常也是放在标题左上方的明显处。
12、阅读范围
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密程度,有些公文还要明确其传送和阅读范围,通常写在发文日期之下,抄报抄送单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号。如:“(此件发至县团级)”。行政性、事务性的非机密性公文,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行文,都不需特别规定阅读范围。
13、附件
这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 、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
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 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形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2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附件名称长需要回行时,应当与附件名称的文字对齐序号后面用小圆点。 例如“附件:1.XXXXXXXXXX” 附件的首页左上角顶格用3号黑体字排印“附件”2字及附件的顺序号。党委仅用"附",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从左至可横写、横排。拟写、誊写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严禁使用圆珠笔和铅笔,也不要复写。公文纸一般用16开,在左侧装订。
14、印章
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公文外,均应加盖发文机关的印章。印章距正文2mm―4mm居中压成文日期。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线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的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15、印制版记
公文格式三要素
由发文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及两条横线组成。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上行文的,印发日期后接着排印“印”字;下行文平行文的,排印“印发”2字。
公文格式的三要素:标题、正文、版记。

求公文的正规排版

在网上搜《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条文释义》,这两个就够你用了。

名字可以起四个字吗?

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有关风俗习惯各异等诸多情形,对公民名字的字数一般不宜加以限制

短语可以是四个字吗

可以
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片语。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
结构型别
一、基本短语
1、主谓短语
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1]
例如:粮食丰收 (名动)(什么怎么样)
2、动宾短语
由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如:想/他 (动/代) (想/谁?)
3、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名词前面的修饰部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修饰部分是状语。可再分为两种:
定中短语
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期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标记[1] 。
例如:(他)的马 (代· 名)((谁)的马?)
还有一种特殊的定中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1]
例如:(中国)的崛起 (名 ·动)
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动词、形容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地”作状语的标记。[1]
例如:【刚】回来 (副 ·动)
4、中补短语(后补短语)
中补短语也叫后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2] 还可分为两种:
动补短语:动+补
例如:洗得<干净>,打量<一番>
形补短语:形+补
例如:热<死了>,好<极了>
5、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例如:今天和明天(名+名,并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