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标志着‘四化’阶段的结束和‘五化’阶段的开始。这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是一种比喻,夸张幽默的说法。就是说甲午战争是具有阶段性转折点的历史意义,就像是当代‘四化’阶段的结束和‘五化’阶段的开始一样。

“四化”就是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五化”就是四化加“超西化”(超过西方现代化)。

原文:

甲午战争百年祭 唐德刚

甲午战争的阶段性

与洋学理接触既久,每好替土学理打点翻案官司。这大概也是“五四”中国文化界应有的现象吧!自五四(甚或更早)以来所谓“传统主义”被洋人和新派学人骂惨了。子曰:“再思可矣!”我们在骂人之后,来他个“再思”,便时常发现“骂过了头”,甚或“骂错了”,乃至“你自己才该骂呢”!
例如洋人和他们的中国徒弟们,总欢喜说:“倒霉的中国,三千年没进步。”我这个世界通史教师倒发现将中国比异族,三千年来,我们的政治社会制度却最为稳定呢!连个倒霉的小脚,也一裹一千年不放,慢说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和“三公九卿”了。小脚是混帐了,而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三公九卿就一无是处?!去其渣滓,汰出有用金属,就不能替所谓“西方现代文明”拾遗补缺哉?!

笔者正撰拙文半载,忽然老友杜维明教授敲门拜访。我初以为维明兄有私事向询。孰知他竟为谈学问而来,真使我受宠若惊。

杜教授近承哈佛大学校方之委任,正组织汉学儒教在该校必修课中之普及工作,列为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部分。受业者恒至千人以上,实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之盛事也。

维明说:“近百余年来,我们都在向西方学习。现在他们的好多东西我们都学会了。他们也该学学我们的好东西了!”

杜子之言,深得我心。杜教授为今日华裔最突出的“五四后”的学者和思想家。非一般保守的所谓“国学大师”所可同日而语。——这也是“现代化”和“超西化”,与“僵化”和“基本主义者”之别也。
长话短说。我们有个两千年不变的文化定型。但是这个“定型”在鸦片战争后,维持不下去了。它要“转型”。转型从“变”开始。它从“千年不变”,忽然地弄得“十年一变”。连变二十变。穷则变、变则通。变它两百年,变出一个新的“定型”来。然后它又可以千年不变了。

或问:这新的定型是什么模式呢?曰:吾不能确知也。它将是全民族的智慧、经验和血泪,通过两百年的“历史三峡”,慢慢熬出来的。等它熬出来之后,足下自会恍然大悟也。

所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显明地“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用一种最新的具体语言来表达,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便是甲午战争打败仗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开两炮,少打两炮,朋友,那是小事,不足挂齿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