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我想养只小动物》习作课教学反思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刘远莉

2018年3月30日,在蓝湖郡巴蜀小学的挂牌课教室里,我与刘俐宏老师所执教的二年级2班的孩子们一起,共同上了一堂习作课,课题叫做《我想养只小动物》。

这是我来到巴蜀的第八年,也就是说,这堂课,也就是我第八次参加阳光杯的赛课。虽说已是第八次参加阳光杯竞赛,可作为参赛选手,每一次的赛课,都是一次面向自己的挑战。我的身边没有对手,包括赛场上的同事,都是同伴。真正的对手,一直以来就是自己,上一年的自己,是总有缺憾的自己。回想这八年,每一次阳光杯竞赛的情形都还历历在目。从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坦然面对,从最初的一字不漏背教案,到现在学会了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得不说,阳光杯的背后,尽管有暗夜里还在加班加点磨课的辛苦,但更多的,却是蓦然回首时,在时光的缝隙里,凝望到自己在暗夜里的蜕变,心里涌起种种不可名状的感动。

是的,面对阳光杯,我是心向阳光的。

现在,切入正题,谈谈我参加此次阳光杯习作教学竞赛的教学反思吧。给教学反思起《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这个题目,我有一些讨巧的意思。

中国古话里,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像人们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直到后来看到一则央视公益广告,里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把书比作理论知识,把路比作真正实践,美好的人生真的是需要这两条线交互并存的,两者兼有,生命才会绽放不同的色彩。

所以,我今天坐在电脑前梳理此次阳光杯的反思,想到了“鱼”和“渔”,同样可以算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然,具体谈到我的课题,它们就具有所指。

“鱼”,是指范文。

“渔”,是指方法。

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其实我就是想想谈谈,在二年级写作教学中,通过范文来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的重要性。

提到小动物,孩子们是很开心的。在生活中,孩子们时常接触到可爱的萌宠。孩子们是小朋友,而小动物就是小孩子眼中的小朋友,不管是我们大人,还是小孩子本身,都对“小朋友”天生充满喜欢,能唤起潜藏在心的温情。对比起来,我所选择的课题——《我想养的小动物》,就比“我喜欢的小动物”更具魅力。为什么呢?因为“养”代表着,从众多“喜欢”的里面挑选出最喜欢的、最想要的、最特别的。因此,果不其然的,“我想养只小动物”,这个题目一出现,孩子们就欢呼起来了。

既如此,激发兴趣就不再是我的课题最主要的目标。

我需要通过这堂习作课来实现什么呢?

思来想去,我想明白了。二年级的孩子们,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积累,却又算不上多,目前,这堂习作课最缺乏的是,将孩子们现有的积累基础运用起来,实现从无从下笔的彷徨到在得当方法的指引下能写完整的作文甚至达到向自如写作的过度。

对于二年级的习作,课标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认真研读目标后,我决定采用一篇范文来引导此次作文教学。并且,范文中一定要有不少孩子们平时常见的词语和句子,这样,才能与孩子们日常的积累很好地串联起来。

最开始,我想在作文书上或者网上找到相关范文。

后来,我想到找同年级的孩子们试写一篇完整作文来当范文。

可是,通通都不合适。

没有谁能比老师能够更了解孩子们当下的语言积累到达了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没有谁比老师本人更适合写范文了,与其四处寻找一篇合适的大咖级文章,不如自己动手,结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亲子操刀写一篇二年级孩子们能够一目了然地读懂、能够快速进行词语分析、能够很快唤起“噢,这个词语我也知道”的共鸣的作文!

经过思考,范文的雏形初现:

我想养只小白兔

小白兔浑身雪白,像冬天里的雪花一样。它的头上长着一对又长又细的耳朵,脸上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真好看!小白兔眼睛的下面有一张三瓣嘴,脸的两侧有一些又细又长的胡须。它的还有一条又短又圆的尾巴,好像一个毛绒绒的小球,真好玩。

小白兔可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啦!它吃起东西来,小嘴巴会不停地嚼动,吃得香喷喷的。如果给它一根胡萝卜,它会用两只前爪捧着,三瓣小嘴一动一动的,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不一会儿就把胡萝卜吃光啦!

小白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它喜欢在青青的草坪上玩,从这里蹦到那里,从笼子里面跳到笼子外面,多么自由自在呀!

小白兔多么可爱呀,我真想养一只小白兔!

带着这篇范文,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结果,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老师眼里,这篇作文字数短少,内容较简单。但是在二年级的孩子看来,作文的难度太大。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字数相差不多,在进行范文赏析时,孩子们无法区分主次,我想面面俱到的都讲一讲,结果却导致范文的指向性不明确,内容杂糅,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反复修改,范文变了模样:

我想养只小白兔

小白兔浑身雪白,像冬天里的雪花一样。它的耳朵又细又长,眼睛亮晶晶的,好像是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它的嘴巴有三瓣,它的小尾巴又短又圆,很可爱。

小白兔很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吃东西时,它的小嘴巴不停地动,吃得香喷喷的。

小白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多么自由自在呀!

小白兔太可爱了,我真想养一只小白兔!

从303字减少到151字,压缩的不仅仅是字数。主次明显清晰了,以小白兔的样子为主线,小白兔爱吃什么和爱做什么为次线,在主线部分反复出现平时学过的AABC、ABB、ABAC类词语,加入简单的比喻句,使孩子们一目了然——这个自然段很美,很熟悉,很亲切。

有了鱼。

孩子们想吃鱼吗?

当然想。

想吃更多的鱼吗?

如果想,就得学会抓鱼的方法。

用好这篇范文,就能够教会孩子们写作文的方法。

我想教的方法是引导孩子们学习运用已学的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句子,充分夸赞小动物的样子等特点。

  我是这样谈话切入的:

“刚刚我们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了小动物的特点,看来大家都深深地了解自己想养的小动物。如果我们能够再使劲地夸一夸它们的特点,相信小动物们一定会很开心的。可是,我们要怎么夸呢?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夸自己想养的小白兔的吧。”

随即展示范文:

  再问:“如果我们是一只小兔子,听到上面的哪段话,觉得夸得最好、最高兴?”

  孩子们各有各的回答,言之有理的,我都进行了表扬。接下来,我重点引导了孩子们分析“小白兔的样子”部分:

(1)抽生回答,这段话好在哪里?(有很多漂亮的词语和句子)

(2)喜欢哪些词语?(如:又细又长 亮晶晶的  又短又圆)

(3)喜欢哪些句子?(如:像冬天里的雪花一样  好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4)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句子呢?(因为这些词句是我们平时学过的、或者在书上看到过的,它们都夸出了小白兔漂亮的样子,让人们感觉小白兔很可爱,很惹人喜欢。)

是呀,在写自己想养的小动物时,可以用一些我们平时学过的或者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句子来写。立即出示这个方法,进行强化,让孩子们赶紧齐读一遍,加深印象。乍看起来很难写的作文,在顷刻之间,变成了每个孩子都觉得能自己够轻松模仿的——这就是进步!

可是,单单模仿就够了吗?

那岂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写一模一样的小白兔出来?

就算写小猫咪,也写一个长得很像小白兔的小猫咪出来?

那可不行!还得扩展!在范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于是我问:孩子们,我们到底厉不厉害,到底会不会恰当使用平时积累的词语和句子来夸赞小动物呢?来,做个小游戏,测试一下吧。

PPT出示“小猫的眼睛”图片,谁会夸奖小猫的眼睛?

小猫的眼睛一下子富有了生机和活力,从蓝蓝的眼睛,变成了亮晶晶的眼睛,从亮晶晶的眼睛,变成了会闪闪发光的眼睛。词语越来越多,词语越来越丰富!我结合了孩子的回答,相机板书了一部分词语。

PPT又出示“小狗的毛毛”图片,谁会夸奖小狗的毛毛?孩子们又说了很多词语,这个孩子才说完,那个孩子又举手,那个孩子说了,另外的孩子还想说。孩子们平时所听过的、看到过的词语,在课堂上的这一刻,忽然喷涌而出。

这一次,我拿起粉笔,相机板书的不是词语,而是词语的分类:ABB 、ABAC、AABB……为什么不记词语了呢?因为词语太多了记不下来吗?不是的,是因为就算词语再丰富,也还有很多词语没有来得及说出。与其给出一些特定的词语作为写作时的参考,不如让孩子明白,这些类型的词语,都是合适的,是可用的,是平时学过却还没试着用过的。

当PPT出示“鹦鹉的羽毛和嘴巴”图片时,我不仅仅要求用词语来形容了,我希望孩子们能用句子来夸一夸。

孩子们的回答越来越精彩了。有一个孩子甚至说“鹦鹉的羽毛绚丽多彩的,像是穿着五彩缤纷的春天。它的嘴巴尖尖的,像一个钩子,只要它想啄哪只虫子,虫子一定跑不掉!”

这竟然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答案!她不仅仅说出了平时积累到的一些词语,还用上了比喻句,发挥了非常可爱的想象。我赶紧一边板书“……像……”,一边小结:“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们平时积累了这么这么多词语和句子,一定会把小动物夸得很开心的,它肯定很愿意乖乖成为你的小萌宠。快,趁热打铁,拿起小铅笔,结合小动物的特点,把你想养的小动物写一写吧!”

孩子们开始了全神贯注的写作。

我在巡视指导时发现,是的,所有孩子都提笔在写,没有一人像平时写作文时那样抓耳挠腮。我知道了,范文的示范作用起效了,范文发挥出了重要的价值,孩子们真正掌握了写作的结构和思路,已经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小动物,并用通顺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这一刻,微微作响的纸笔摩擦声此起彼伏,落在心上,生出喜悦。

在这节习作课堂上,鱼和渔,我已兼授,生已兼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