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后的杜聿明到底是如何评价对手栗哪

如题所述

当杜聿明从长期在4纵司令陶勇身边工作的司令部机要参谋苏荣(后任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口中
知道华东野战军的指挥者其实是粟裕,他说:“我对粟裕早有耳闻,也研究过,只是没有交过手。”

这种“耳闻”,当然是和胡琏一样,也以为不过是“陈毅以次”与陈士榘、许世友、王必成、叶飞等人并列的普通“共军指挥官”而已,而非陈士榘等人的上级与华东野战军的实际军事统帅。

如此“耳闻”,“研究”起来自然不得要领。不能知己知彼,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苏荣介绍粟裕后,杜聿明终于折服,说:“这次交手后我们败得很惨,不得不佩服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

苏荣还介绍说,这次战役,你们完全按照粟裕的谋划进行。

杜聿明表示认同,说:“粟裕指挥灵活,有远见。粟裕的战略战术我非常敬佩,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他领先一步,抢先在我们前面,等到我们想到的时候已来不及并已经被包围了,这次突围也是这样的。”

两人交谈良久。

杜聿明又听苏荣说到即使是战犯,也仍然能受到优待,并且陶勇司令员的“六菜一汤”就是优待表现之一后,他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人也开始活跃了。

苏荣后来回忆,此时,杜聿明主动总结了战役中自己的失误。

杜聿明说:“我们原先预计突围的方向,均被贵军堵死。最后我们反复考虑分析,西南萧县和永城方向,贵军还来不及围堵,因此决定提前突围。”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是粟裕将军有意布下的一个袋口,让我们往里钻,我却没有考虑到,真是让我遗憾终生,这也是造成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实,杜聿明还有一点没想到,粟裕为此也抓破了脑袋,担着违背毛泽东军令的“血海般干系”。

苏、杜两人越谈越投机。

杜聿明原本收到粟裕劝降信时,就有“如能保全两兵团部队的话,也可以同意”的心思,只因邱清泉反对而作罢。如今一通百通,再也没有寻死觅活的想法了。

随后,杜聿明被苏荣带上两辆分别坐着10名荷枪实弹士兵的吉普车,解送到华野司令部。专门负责收容国民党重要战俘的华野司令部参谋处第四科开出了一张收条:

收到战犯杜聿明一名

此据

11日10时参四科(盖章)

撰写与收下收据的人早已作古,但这张轻如柳叶的收据至今保存在档案馆,成为历史的见证。

粟裕与杜聿明这两位当世的名将终于见面时,交谈了些什么,已无从考证。但粟裕随后在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讲话,以及后来断断续续谈到淮海战役时,对杜聿明也有一个看法。

他认为,杜聿明这位蒋介石的爱将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因此在印缅和东北战场出了不少风头。

粟裕说,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他在印缅作战时,有美国的供应,出过风头。在东北时,有火车、轮船、飞机源源供应。但这次被我们包围在永城地区,突不出,守不住,被我们全部歼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