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楼梦》后,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生活没了动力,这说明你把小说看进去了。而且深陷小说情节或思想之中了。
《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说的是孔子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品不出肉的滋味。
我第一次看完《红楼梦》,心里也仿佛一下子空空荡荡了,贾府从“鲜花着锦”般繁华,竟然变成了“食尽鸟投林”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确实令人无法接受。
但是你看了《红楼梦》小说后,变得消极,失去了生活动力,还有另外的原因,这里试图分析一下:
一,《红楼梦》小说里的“好了歌” 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贾府的家庭背景来看。“好了歌”有着浓烈的道家思想色彩,它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它是曹家自身败落的缩影。虽然有着消极的思想,但却是作者对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不能脱离《红楼梦》小说的指向,单纯接受它的消极思想。
虽然“好了歌”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匆匆,变幻无常,要惜时如金;如同杨慎说的“是非成败转头空”,要淡泊名利,洒脱情怀。
人总是要死的,但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无解的命题。题主的想法可能不仅仅是《红楼梦》的“好了歌”带来的。
二,《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局,不仅在“好了歌”里一并揭示了,在人物“判词”里,更有具体表述。这可以让题主进一步理解作者写“好了歌”的用意。《红楼梦》人物判词,我们无须一一引述。我们来看看人物结局:
林黛玉是泪尽而逝,薛宝钗是独守空房,贾元春是骤然薨逝,贾迎春是一载赴黄梁,贾探春是远嫁海疆,贾惜春是做了姑子,李纨是一尊牌坊,王熙凤是英年早逝,史湘云是青年守寡,秦可卿死得蹊跷,妙玉被盗贼杀害
——大观园一众女子无一得善果。
难道题主也会像大观园女子一样结局?
所以,《红楼梦》揭示的是贾府“忽喇喇大厦倾” “食尽鸟投林”的必然趋势,题主大可不必看了《红楼梦》就生活没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