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现在大学人口越来越多,如果想要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有一个硕士学位?

如题所述

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大学生数量壮大得很快,但相对于总人口而言,比例依然较低,国民文化素质总体依然不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的大增,培养的质量有明显下降,很多接受了大学教育的人,并没有拥有与学历相当的知识文化素养,能力也没能获得有效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需要重“量”,更要重“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从我国当前人口的学历分布情况来看,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拥有本科及以上人口总数,大约有5000多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中国人口的4%。如果加上接受过大学专科(包括高职和高专)的受教育人数,从宽泛的“大学生”的概念的角度来看,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一亿人,但在总人口中来看,也仅仅只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8%,总体比例并不高。



“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城市里,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里,看起来人数很多,但一二线城市数量少,集中的大学生实际只是总体人口的很小部分;而人口的大头,主要集中在为数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特别是小城镇及农村。这些集中了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地区,大学生很少,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很难见到大学生的身影。

2、我国高等教育井喷,主要是1999年开始的大扩招,之前的大学招生数量较少,只是大扩招后,大学生的数量才急剧增加。从实际数据来看,1999年到2018年,这20年时间培养的大学生占了全国大学生的80%左右。这些人都是80后出生的,年在20~40岁之间,是人生最好的年华,也是最为活跃的群体,我们往往感受到的“遍地都是大学生”,其实主要就是这个群体。

这个群体绝对数量不小,有好几千万,又往往特别活跃,尤其是主要活跃在大城市的公司里、机关里、大学里,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大家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

3、由于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越来越难,毕业招聘季,各个招聘会往往人满为患,这给了社会大众一个“大学生真多”的印象,自然觉得“大学生遍地都是”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4
你好。这句话不是完全赞成。因为现实社会中工作,是需要有能力及各方面的知识。仅仅有学位没有真才实学。也不能完全找到好的工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历只代表一面,而真正的能力是综合的。是需要实际才能体现出来的。仅仅在学习上有成就。而没有真正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那学位还是一张空纸。
有句俗语行行出状元。意思是无论哪一行都有人才。只要你有真正的能力和学识的。能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那你就能如鱼得水的把工作干好。有能力哪行都是好工作。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实践为辅,这样才能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的成为有用之才,仅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文凭而学习,那容易使人与社会脱节。成为书的奴隶。
要以正确的认识和人生观,去面对硕士学位这一个概念。不能只认为生活只有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选对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个人建议,谢谢!
第2个回答  2020-02-06
大学生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但找工作未必要硕士学位,需要看专业进行确定。
如高精尖的专业,医学,AI人工智能,核工程,科研等需要硕士
但类似于会计,营销,贸易等本科毕业就业后通过实践工作经验,发展的可能好于晚毕业的硕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