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环城四区(东丽,津南,西青,北辰)哪个发展前景更好?

如题所述

我觉得都挺有发展:

1、津南——国家会展中心、天大、南大、滨海,地铁1、6号线,未来可能还有市政府、奥体中心。而且污染没东丽严重;

2、东丽——滨海新区直线距离最近,工业发达,但反过来也是弊端,污染有点严重。 西青——南站

3、北辰——西站、外环以内面积最大,尤其最近提了对接北京,处于京津走廊,未来也挺有潜力。

4、上半年的各区经济数据早已经出来了。市政府好像还搞过一次互比互看之类的活动,gdp、财政收入等数据指标说明:天津除了滨海新区之外,就是西青区了。之后是东丽、北辰、武清、津南等区县。

环城区里津南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差距还是比较大。环内区财政薄弱,主要指标增速缓慢。所以,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用事实说话,少用规划和将来去意淫。事实胜于雄辩。津南发展空间比较大,海河教育园,地铁一号线延长线,地铁8号线,永旺梦乐场,现在津南是天津热点。

天津市的环城四区发展的都还不错,目前配套比较齐全的北辰区发展最为优先,地铁,公交,超市,医院都已经投入使用多年,您要是买房可以考虑北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7
环城四区正好以东南西北来定位,东丽,津南,西青,北辰。
东丽位于天津东面,连接市内河东、河北和滨海新区,区内有滨海机场、空港经济区、汽车产业园等,交通为公交和地铁2号线、轻轨9号线,还有其他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较强。
津南位于天津南部,连接市内的河西河东区和大港区,区内有天大南开的新校区,有海河教育园、国家会展中心等,地铁有1号线延长线、地铁6号线延长线,还有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较弱。
西青位于天津南面和西面,连接市内的河西、南开、虹桥区和郊县静海区,环城四区中面积最大,区内有西青经济开发区(大寺),大学城(精武镇),交通有地铁2.3.5号线,有天津高铁南站,还有其他地铁规划。四区中经济实力最强。
北辰位于天津北部,连接虹桥、河北和郊县武清区,区内有北辰经济开发区,多个工业园,企业众多,交通有地铁1号线、5号线,规划中的4号线等,还有京津公路一条主干线。四区中经济实力仅此于西青,位列第二。
第2个回答  2019-12-23
天津环城四区东丽津南西青北辰目前为止西青的发展更好
第3个回答  2019-12-26

天津环城四区发展怎么样?便宜又宜居,买房该如何选择?

第4个回答  2017-12-18

津南——国家会展中心、天大、南大、滨海,地铁1、6号线,未来可能还有市政府、奥体中心。而且污染没东丽严重;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也是六座超大城市之一。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

【建制沿革】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辽朝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

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民国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以百计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遗老进入天津租界避难,并图谋复辟。其中包括民国总统黎元洪和前清废帝溥仪。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天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别市改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会由北平迁至天津,天津直辖市改为省辖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津又改为直辖市。

侵占时期日本对天津基本实行武力统治。日军对天津肆意烧杀抢掠,加上当时天津水灾,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被抓走的“劳工”达5万人。天津曾于清朝大量开辟租界,日军占领初期租界内还算比较安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行占领其他国家租借地后天津再无宁日。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时,人民解放军东西突击集团在金汤桥上胜利会师。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是中央直辖市。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省。1967年1月恢复直辖市。

    地名来源

    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

    诗词之说“天津”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诗歌中,他在《离骚》中写下了“朝发轫于天津兮”这一昂扬的诗句。

    星官之说“天津”的名称来源于星官名“天津星”,《隋书·天文志》在记载“九坎东列星”时记载:“尾亦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说“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记载:“通济河创设巡河官一员,与天津河同为一司,通管漕河闸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隶督水监”。

    赐名之说“天津”流传最广、史料最充分、记载最清楚的说法是源于皇帝的赐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

    名称变迁

    金朝在三岔河口设立军事重镇“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见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天津升卫为州,升州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