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列研究简史和现状

如题所述

据已掌握的矿床学文献,法国地质学家De Launay于1905年初步提出成矿系列的概念(郭文魁,1991)。1920年翁文灏提出“中国矿产区域论”,1923年,翁文灏又发表“含砷矿物在成矿系列中的地位”一文,论述了含砷矿物在华南四个金属成矿带中出现的情况及地位。

成矿系列概念的全面论述是我国地质学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找矿勘探工作和矿床地质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它将在一个区域中与某一地质事件有关,在空间、时间、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矿床类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这对于深入认识成矿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当在一个区域找矿时,在详细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成矿系列的概念可以对该区的成矿环境、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和可能出现的矿床类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即树立起一个整体观念,根据已知矿床,找寻未知矿床,因而能起到扩大找矿思路,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

其次,成矿系列研究冲破了过去矿床研究中只注重单个矿床类型的倾向,而以联系的观点作指导,既考虑成矿过程总的演化特征,又注重地质局部异常对矿化类型的控制作用。从矿床个体成因研究发展到成矿系列研究,可以认为是矿床成因分类研究史上的一个突破。

自20世纪70年代程裕淇等全面提出矿床成矿系列概念以来,我国的广大地矿工作者在应用成矿系列观点指导找矿勘探,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研究机构和院校的专家们对成矿系列也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各类成矿系列中,研究较深入的是与岩浆和热液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因为这方面矿产勘查和研究的资料很丰富,成矿系列表现也较明显和全面,有较多研究成果(陈毓川,裴荣富,1983,1989;夏宏远等,1991;翟裕生等,1992;崔彬等,1992;毛景文等,1998及其他)。陶维屏等(1989,1994)系统论述了中国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系列。在成矿系列内涵方面,翟裕生等(1980,1987)提出了成矿系列结构概念,包括分带性、阶段性、过渡性、重叠性、互补性等结构型式,以表示一个成矿系列内部各矿床类型间的时空、物质和成因联系。

在国外,苏联学者也曾提出类似成矿系列的观点。X.M.阿伯杜拉也夫(1960)划分了地槽、地背斜、过渡带和地台等大地构造单元的4个成岩成矿系列,并进一步划分了与岩浆建造有关的矿床成因系列。П.A.斯特罗纳(1978)系统论述了“含矿建造”,划分了含矿建造类型。她明确指出,含矿建造是稳定的矿床组合,而不仅仅是狭义的、具体的矿石建造。就其含矿建造的定义,是相当于成矿系列或矿床成矿系列的。西方地质学家较少运用成矿系列,而多用成矿系统一词,如热液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等。

当前,成矿系列研究在我国已广泛深入地展开,矿产勘查单位、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等的专家们在大量地矿资料基础上,运用成矿系列观点总结提炼我国不少成矿区带和矿田(床)的成矿规律,发表了大量的著述。仅举若干例子:在区域成矿系列方面如《桂北地区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历史演化轨迹》(陈毓川、毛景文等,1995)、《秦岭造山带区域矿床成矿系列、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王平安等,1998)、《华北地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勘查》(裴荣富等,1998);在不同地质时代的成矿系列方面有《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杨言辰等,2002);在有关矿种的矿床成矿系列方面有《海相火山沉积岩区铁-铜-硫成矿系列及铁-铜型矿床》(邬介人等,1999)。很多省区的地矿部门都运用成矿系列观点指导找矿和综合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出版了总结性著述,例如《河北省主要成矿区带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章百明等,1996)、《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刘德权等,1996)、《黑龙江省主要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韩振新等,1996)等。

在成矿系列的综合研究方面,翟裕生等(1996)的《成矿系列研究》一书,较系统地论述了成矿系列研究的理论基础。陈毓川等(1998)以对中国的区域成矿研究为基础,出版了《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初论》专著。

总的认为,我国的成矿系列研究开展较早,成果明显,居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列。在当前正在开展的矿产资源大调查中,为了更有成效地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需要加强对成矿系列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以深入认识成矿系列的形成条件、控制要素、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即深入探索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