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经过是什么

如题所述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件经过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
12月12日晨5时,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杨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日本报道西安事变
12月12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 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
1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中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遂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的中共,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同时苏联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蒋中正。经内部争辩后,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指示,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信12月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纳往见蒋。
12月23日,双方在张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但23日晚,张学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开“三位一体”的表示后,情势急转直下,原本“要蒋接受并保证实施(六项条件)”改成只要两宋担保即可;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蒋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蒋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一条则根本取消。[2]
据周恩来报告,12月24日,蒋中正针对西安方面六项主张作了如下口头答复,即:1,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2,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3,蒋先回京,后释放爱国七领袖。4,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5,蒋意开国民大会。6,他主张联俄联英美。[3]但蒋介石的回忆和国民党史料中并无这六点答复的记录。
蒋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
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中共中央的反对。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指示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放蒋:1,全部中央军首先撤出潼关。2,南京及蒋通过公开的政治文件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既往,并召集救国会议。3,开始部分地释放政治犯。接到中共中央电报后,杨虎城转而积极赞同中共的主张,但张学良却不以为然。25日下午周恩来又企图劝说张学良接受中共中央的放蒋条件,但却意外地得知,张学良已经亲自护送蒋介石前往机场。[4]
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2月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9
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

  十二月十二日晚间,宋美龄在上海初闻西安发生事变之际,就想到澳籍友人端纳是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斯峪的记者,他一生的事业在中国,曾赞助过中国的辛亥革命,后来又成为北京北洋政府的客卿﹔曾为张作霖父子的谋士,与张学良交往密切,也是蒋中正的好友。 蒋夫人请端纳到寓所,与孔祥熙共商,端纳对于西安一行,认为义不容辞,当晚,即随同宋美龄乘夜车前往南京。

  12月13日晨八点,宋美龄致电张学良,告知端纳拟飞西安,端纳亦同时电告张学良。

  12月16日,国民政府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中国各界函电交驰,要求讨伐,遂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空军随即展开轰炸西安近邻城市,并逐渐转向西安。张学良乃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12月17日,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国共产党,得到斯大林指示:坚决要求释放蒋中正。同时苏联消息报、真理报也公开支持蒋中正。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最后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12月22日,随后端纳全力周旋,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在飞机上,宋美龄把手枪递给端纳,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不礼貌行动,你可用此枪立即将我枪杀”。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下机后,宋美龄与张学良说:“汉卿,这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再检查了把?”张学良马上说:“夫人,岂敢!岂敢!”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纳往见蒋。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记载,蒋见到宋后,眼泪直流,说:“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宋美龄劝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宁可抗日,胜利失败你都是英雄,总比因为拒绝抗日而死在叛军的手里要强)。从此,蒋介石的态度开始转变。

  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⑷,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最后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劝说下,杨虎城才同意张学良的“不签字放蒋”的提议。

  12月25日下午,蒋中正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

  12月26日,蒋中正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第2个回答  2019-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