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1、认识的起点是(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5、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 )。
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
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
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
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
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

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3、“实事求是”体现了( )。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4、理性认识是( )。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5、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正确 错误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正确 错误

3、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 错误

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正确 错误

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1、认识的起点是(C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C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5、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D )。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 ABCD)。
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
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
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
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
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

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AB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3、“实事求是”体现了( ABCDE)。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辩证法革命精神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4、理性认识是( CD)。
A、认识的起点
B、对事物全体的反映
C、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对事物本质联系的反映
E、对事物表面联系的反映

5、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ABCDE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是等同的。
【错误 】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错误 】

3、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 】
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错误 】

5、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第2个回答  2019-02-26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朴素唯物主义。说它具有形而上学。是因为当时科学的不发达,当时的哲学家都是通过事物外表来探究事物本质。如果中国的五行说,世界万物皆是金木水火土构成的。希腊的说万物是水构成的之类的。都是通过事物外表来探究事物的本质。这种唯物主义一当放到历史上面去,又成了唯心主义。
在唯物史观出现以前,人们都认为是人在决定社会历史的。不管是人民或者英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的社会历史也是受到一定规律的控制的,而不是有人来决定社会发展的历程。言归正传吧。
以前的唯物主义只是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但是他们不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项和第三项从字的意思就可以说明他们的区别了。很显然第三项包含的范围更广,它包含了第三项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说以前的只有唯心主义。因为以前的人们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严格上说也就说明了他们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存在决定意识”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那时的朴素唯物主义承认在自然界中,存在决定意识;但在人类社会中,却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很显然这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自然也是属于自然界的,承认自然中存在决定意识,而放到人类社会中却不承认了。之所以这样子,就是因为形而上学的缘故。
第3个回答  2013-02-20
1.B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的根本观点
2.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D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4.C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D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看作是本源的东西
1.ACD
2.ABCD
3.ACD
4.BCD
5.ABCDE
1.错误
2.错误 真理只有一个
3.正确 同样是反映,只是错误的反映
4.正确
5.错误 请自行百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真理的定义
第4个回答  2019-12-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