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如题所述

1、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EE)

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的代谢状态,即身体完全放松,无体力、脑力负担,无胃肠消化活动,清醒静卧于室温在18~25°C的舒适条件下的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2、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除了基础代谢外,体力活动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多少与肌肉量、体重、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姿势及熟练程度有关。人体能量需要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体力活动的差别。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

也叫食物热效应(TEF),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摄食后发生的一系列消化、吸收活动以及营养素和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一般混合膳食的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约为每日消耗能量总数10%。

4、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

生长期的婴幼儿、儿童的生长发育中新组织的形成、新生长组织进行代谢需要能量。孕妇体内胎儿的生长发育、乳母分泌乳汁等也需额外补充能量。

扩展资料

正常人基础代谢率是比较恒定的,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儿童和青年高于成年,成年后逐渐降低。

常见因素

1、基础代谢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机体热产生增加,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增加,而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也下降。

2、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时,骨骼产生的热量可以增加若干倍,可占总产热量的75%~80%。其增加的程度与肌肉活动的强度有关。如步行时较安静状态增加约3倍,而剧烈运动时,可增加10~20倍。机体在从事繁忙的脑力劳动时,可通过神经途径加强骨骼肌的肌紧张和肾上腺的活动,也增加产热量。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较进食前的产热量有额外增加。蛋白质食物可额外增加产热量30%,糖类或脂肪食物可增加4%~6%。人进食普通混合食物时,每日因进食增加产热600~800kJ。出现这种现象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4、环境温度

人体在20~30℃环境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气温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产热量均有所增加。

5、内分泌腺的活动

已如前述,甲状腺素能促使氧化代谢增强。肾上腺素也可使细胞内氧化反应增强,同时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和血糖利用增强,从而使产热量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代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量需要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1
1、基础代谢

以小儿的单位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基础代谢的需要量较成人为高。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占总能量的50%~60%。l岁以内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平均约需230kj(55kcal),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7岁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84kj(44kcal);到12岁时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26kj(30kcal),接近成人。(注:lkcal=4.184kj)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体进食后,产热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这种刺激能量代谢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婴儿总摄入的7%-8%用于特殊动力作用,年长儿约占总摄入的5%。

3、活动

用于活动的能量需要,在不同的小儿之间有很大差异。它与活动量的大小,活动的时间长短有关。爱哭闹爱活动的小儿与同年龄安静小儿相比,活动所需的能量可多3—4倍。初生婴儿睡眼时间较多,活动量较小,能量消耗较少,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63-84kj(15-20kcal)。随年龄增长,活动量逐渐加大,需要量也增加,12-13岁时,约需每日126kj/kg(30kcal/kg)。

4、生长

生长所需的能量与小儿的生长速度成正比。l岁以内的婴儿,体格发育速度最快,这项能量的需要约占总热量的25%-30%: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日约需167-209kj/kg(40-50kcal/kg);6月~1岁每日约需63-84kj/kg(15-20kcal/kg);以后逐渐减少,至青春期又增加。此项热量的需要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所特需的。

5、排泄

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小部分不能被吸收而排出体外,这部分损失通常不超过总能量的10%。

上述5方面的总和为能量的总需要量。年龄越小所需总热量相对越多。常用的估算方法为1岁以内婴儿每日约需460kj/kg(110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能量需要减去约40kj/kg(10kcal/kg),至15岁时为250kj/kg(60kcal/k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