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特征、途径以及意义?

如题所述

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析: 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的机遇: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 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 识作为蕴含在人(又称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向来就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只是到 了最近10年,知识的重要性才更加突出地显现在人们面前。       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有其鲜明的特征: (1)市场竞争主要依靠知识生产 率。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在价格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企 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能力,单位时 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或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时间所耗费的时间越少,则说明劳动生产 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与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展开价 格竞争,以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能力取胜。格兰仕的成功,运用的是工业经济时 代常用的价格竞争手法。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手段,越来越转向以 非价格竞争手段为主。所谓非价格竞争指的是企业依靠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颖、实用、方便 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令人满意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竞争。要做好非价格竞争,关键在 于企业的知识生产率高低,即把新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效率高低,知识生 产率高低取决于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高低。海尔的成功靠的是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研制出市 场需要的、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靠的是依靠知识生产率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3)知识经 济的核心环节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的生产、传播 和使用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对科技人员和有高度熟练技能 工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习变得非常重要,学习和创新的效率高低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 中成败的关键。       知识经济是无疆界的全球化经济。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工业经济时期,推进工业化的国家 曾经走过一段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的道路,依靠资源高投入不断推进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 中往往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 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和调整时期,在跨国公司跨越国境、边界进行全球生产安排和金融运作的 今天,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和勃勃生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全可以利用国内国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50%以 上、技术的60%以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正是合理运用了外部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才 如此迅猛,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才显现得较为充分。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00 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全球最重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 造商,正在将其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几乎所有的工业项目跨国公司都已进入。跨国公司在 华投资企业占中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从1991年的17%,上升到2001年的近50%,这一比例还在 不断上升之中。国际资本正源源不断地加快流入中国。1990年,中国吸收的国外直接投资相 当于东盟四国的1/3,现在相当于它们的两倍多,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国外 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比2000年下降51%,而中国吸收的 外商直接投资高达468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526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吸收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现在为数众多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正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流动,由于我国 拥有大量的质优价廉的劳动力、经济处于持续增长时期、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社会治安 状况好、政府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法制环境逐步健全,而且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庞大 的现实与潜在市场,因此成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布局的首选地。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我们应当充分运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良 好的投资、人才、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提升工业化水平。       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是指以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为开端,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家庭手工业和工场 手工业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过程。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 济。所谓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生 活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基本上是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电子信息技术当时还 没有出现,甚至信息问题对于工业化过程的重要性也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发达国家是在工 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信息化发展很快,完全可以将信息化和 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既不违背传统工业化 的一般规律、逾越工业化某些发展阶段,又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跟 上发达国家现代化步伐。       发达国家信息化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最主要的不是其本 身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能加快信息 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得到普遍提高, 使工业化的时间进程大大缩短,实现跨越发展。美国曾依靠汽车、钢铁和建筑三大产业的发 展,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保持过106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纪录。20世纪70 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制造业水平迅猛提升,制成品质量稳定、成本低廉, 美国逐渐丧失了工业经济的竞争优势,在80年代出现了失业率11%、财政赤字到了危险境 地、由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的严峻形势。“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后,美国信息技 术发展迅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了美国119个月的持续经济增长,推动美国进入知识经 济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途径: 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具有坚实基础。移动通讯技术在发达国家从模拟式发展到数字 式,大体经历了1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信息产业部曾规划到“八五”末 期,我国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万部,“九五”规划达到100万部。而实际发展速度是原先设想 的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截止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拥有量已经达到2.07亿部,固 定电话用户达到2.14亿户,电话用户数量居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达5000多万户,上网人数 居世界第二。一个覆盖全国、连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 长途传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00年 我国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我国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国内许 多城市竞相提出建设“数字城市”、“数码城市”、“信息港”等。显然,在我国用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产生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完全可能。       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客观需求。我国目前已经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我国 钢产量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位,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家电板、造船板、不 锈钢板及石油专用管等10多个品种的年进口量仍达5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95%以上的工业产 品出现了相对过剩,但由于国际竞争力能力不强,过剩的生产能力不能通过扩大出口得以消 化;出口的工业品中,原材料、初级产品和简单组装的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大的比重,高附 加值产品比重较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有两种方 式:一是间接带动方式,表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产品的水平提升方面,如光缆设施和通 讯的普及、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提高、软件的丰富等,为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 更好的环境;二是直接带动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