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满族人``请问满族人什么特征?

如题所述

满族 据一九九八年统计表明,新疆现有满族1万8千余人,他们散居全疆各地。大部分是在清朝被调派到新疆驻防的八旗兵丁的后代,也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内地迁入的。他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汉族基本相同。大部分从事教育、卫生和机关工作。新疆满族人通用汉语汉文,很少有人会说满语满族是中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新疆的满族主要集中于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哈密、奇台等地,主要与汉族混居。
辛亥革命以前,满族男子都剃去周围长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女子头顶盘髻,佩带耳环,足着高底花鞋,穿宽大的直筒式旗袍,喜欢用绸缎在袖边、领边、衣襟等处饰以各种花边。现在男子均穿制服和西装,女子旗袍已演变成为中国妇女的服装。汉满男女穿戴服饰趋于一致。
清朝政府从东北地区发往西域屯田戍边的满族八旗兵丁的后代,现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族本称满洲,属东胡的一支,发祥于白山黑水之间,其族源可上溯至周代的肃慎,汉代为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一直到金、元时期的女真。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三大支。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满族来到开山南北是清朝西陲开拓事业胜利进展的产物。清代满族只称名,不露姓民国以后才将姓提出来,且多为汉姓。由于长期的交往融合,新疆满族除了忌吃狗肉、忌戴狗皮帽、逢节日妇女穿旗袍之外,其余生活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和汉族已基本相同。
满族人喜欢吃粘食,饽饽是满族人祭祀中必备祭品。因为它便于携带并且经俄。八旗兵打仗,用它做军粮。它至今仍是满族人待客的最好主食。因季节不同做法有别,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豆面饽饽,是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同时将黄豆炒熟磨面,饽饽蘸豆面,呈金黄色,又粘又香。苏叶饽饽,是将粘高粱米用水浸泡磨面,将小豆煮烂成豆沙,包人苏叶中蒸成。苏叶为农家所种,味清香。粘糕饽饽,也是将大黄米、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内可夹小豆泥,食用时蘸糖或油煎。
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春节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肥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吃用。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最习惯吃的是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粉条。吃饭时,把做好的菜连锅端上,将饭桌中间可自动开合的圆板拿下,锅坐在桌上,桌下放一火盆,对准锅底加热。有的人家备有宽沿大火盆,将莱锅坐在支起来的铁架上。火苗徐徐升起,菜锅嘟嘟作响,众人盘膝围坐,从锅中直接夹菜,面前放一酱碟(放在火盆沿上)用来调味。
逢节庆日,满族人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满式糕点独具风味。如“萨其玛”就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的糕点之一。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quot;过火避邪"。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 “揭盖头”。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节庆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 “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8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洲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习俗

过去满族人孝敬长辈,注要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每年除夕夜还要把祖先画像,俗称“老影”悬挂在西屋墙壁上进行祭祀。满族也和我国西南的瑶族、瓦族 等游猎民族一样将家犬视为重要财产不许轻易宰杀,有忌打狗、杀狗和食狗肉的习俗。传统的满族老人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民族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肠。
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奶子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人口与分布

人口超过1000万,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现在满族人主要分布在:(1)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北京及邻近的河北省,(清代规定北京内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长城以内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驻防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的分布
根据清朝统计,1760年除东北和北京附近地区以外八旗兵超过1000人的城市有:荆州(5535人)、江宁(4126人)、西安(3970人)、广州(3906人)、镇江(3521人)、宁夏(3509人)、绥远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属于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凉州(1105人)。

满族入关号称有1000万人,但根据有关调查,八旗子弟后裔只有4百万左右,其他6百万人都是为了优惠政策虚报的。
其实,4百万八旗子弟也不等于满族,因为汉军八旗与内务府包衣都是汉人,蒙古八旗申报蒙古族,另说了。
所以,4百万所谓真正的满族,也是指八旗子弟而已,其中的女真八旗就更少了。
语言
满语为满族本民族语言。现代满族普遍使用汉语,除了一些学者还能应用满语外,目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只余下屈指可数的老人家,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懂满语了。不过,东北和北京地区的汉语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满语的词汇。

民族特征

典型的满族人中,两眼间隔较近,直鼻,长方脸型的较多,肤色较浅。满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达到40%以上(这一比例在汉族中是20%)。
由于满族在清代的支配统治阶级地位,满族较之中国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平。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满族每一万人中的大学学历者有1,652.2人,全国平均水平为139.0人,汉族为143.1人。在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满族为1.41%,全国22.21%、汉族21.53%,,满族的数据远远低于中国国内的其他民族。

满族历史

在古代汉语文献中被称为女真或肃慎,一般认为该民族起源于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是在中国史书中曾经被泛称为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胡民族的一部,《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唐代的汉语文献中将其称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明,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改满洲为“满族”。

现状

现在的满族人口中,大部分为父母一方有满族血统或者祖上据查还有满族血统,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为汉军(或朝鲜、蒙古)旗人。满族有语言满语和文字满文,辽(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北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统一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其中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并灭北宋占据中原地区,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后来由于金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最后在明末彻底消亡。经过金一代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朝的覆灭,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汉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迁入,满洲类似完颜是女真的一个部族名称。后来满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统一称谓为“满洲”,其中包括了归顺满洲的蒙古、朝鲜及辽东汉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是先前明时的女真人(金亡后,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满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满洲之外,譬如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完颜部的后裔也不一定就是满洲人,不少完颜部的后裔融入汉人,而完颜部本身也在继续分化,产生了不少新的部落。直到满洲形成后并没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并与蒙古结盟后,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来的,到清朝后期,满族贵族逐渐汉化,已经很少使用满语,民国建立后,满族人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语言。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

近现代满族名人榜

罗常培---------现代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元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北京大学语言学教授
舒庆春(老舍)--------近代文学家、剧作家,中国大陆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的一位
关向英---------八路军120师政委,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46年7月因积劳成疾在延安病逝
金永绪---------中国满洲省委,1931年11月,在辉南县三甲龙湾与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
高锦明---------八路军129师团政委,建国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副书记
吴克仁---------国民党陆军一一七师师长、六十七军军长,1937年11月在淞沪抗战中壮烈牺牲
伊俊山---------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方面军政委,建国后曾任中国矿业部冶金设计公司任副经理
李春润---------东北抗联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副司令,1933年8月在东港塔沟战斗中壮烈牺牲
白乙化---------八路军晋察冀军分区副司令员,1941年2月在平北马营乡战斗中壮烈牺牲
程砚秋---------京剧艺术大师,梨园界四大名旦之一
启功--------国学家,文物鉴定专家,书法家
侯宝林--------相声艺术大师,现代相声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前、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艺术语言学教授
胡瑞华(蝴蝶)------一代影后电无声影艺术家
金毓黻--------史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研究员,著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等
爱新觉罗溥儒--------近代书画家,代表作品《雪山访友图》《岁寒幽禽图》等
乌铖--------前国民党政府空军总司令,副总参谋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
端木蕻良---------现代文学家,前、首都文联副秘书长
金长文--------当代核共振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童诗白--------当代微电子技术专家,清华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
童村---------抗生素药剂学家,我国国产青霉素的最早研制者,前、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
佟国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 前、副主任,中国海军水警政治部主任,1988年授中将军衔
万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前、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授中将军衔
丁秋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 前、政委,浙江军区副政委,1955年授中将军衔
白希清--------病理学家,前、中国医疗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卫生研究院副院长
吴英凯--------心血管外科专家,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赫崇本--------海洋物理学家,中国海洋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前、山东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鞠抗捷--------计量学专家,前、国家计量局副局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于永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现授上将军衔
白春礼--------当代化学家,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钮茂生———水利学家,原水利部部长,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第十五届、十届中央委员
仓恩利--------当代中医骨科专家,黑龙江中医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
爱新觉罗瀛生---------当代翻译家,语言学家,著有《日语常用词例解词典》《不列颠百科全书》《满语基础讲义》
爱新觉罗默玉---------当代翻译家,外语言教育家
爱新觉罗聪--------清朝皇室后裔,其祖父是道光皇帝曾孙、载瀛贝勒之子、宣统皇帝堂弟。天津人,无业,高中文化。2005年4月,他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006年3月,爱新觉罗一聪谎称认识高干子弟,能“捞人”,诈骗25万余元。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
英若城--------当代话剧表演艺术家
富裕光--------当代民俗学家
胡松华--------当代男高音歌唱家
关牧村--------当代女高音歌唱家
刘兰芳--------当代评书艺术家
白淑湘--------当代芭蕾舞舞蹈家,前、中国舞蹈协会副主席
栾荣年--------当代民族舞蹈家
关肃霜--------当代京剧艺术家
赵葆绣--------当代京剧艺术家
关纪新--------当代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副所长
金铁霖--------当代民族声乐教育家
常宝华--------当代相声艺术家
英达----------当代导演,影视剧作家
爱新觉罗恒山---------当代美术鉴赏家,中国书画学会研究员,辽宁省艺术学院教授
郎平----------当代女子排球运动员,排球教练
赵忠祥 ---------当代节目主持人
齐秦----------当代艺人
关之琳--------当代艺人
那英-----------当代艺人
火风-----------当代艺人
胡军---------当代演员
佟大为-------当代演员
肇俊哲-------当代足球运动员
惠英红-------当代著名演员
沈傲君-------当代演员,代表作品《神医喜来乐》,《金婚》
佟童-------当代小演员,代表作品,电影《微笑的螃蟹》,《少年大钦差》
林依伦-----当代著名歌手 代表作《爱情鸟》,《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
金正昆------CCTV百家讲坛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资深礼仪专家,是近年来活跃在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讲台上的知名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
第2个回答  2012-09-18
根据我的观察和一些资料的收集,东北尤其是南部辽宁一带人多多少少都带点满族血统,满族血统浓的普遍是颧骨比较高(没有蒙古族那么高),脸型比较长,正面看普遍是鹅蛋脸的脸型,个子普遍很高大,一部分血统浓的还带点绿眼睛黄毛的特征,普遍长得和白~!
我一个同学是满族的是个黑大个,跟蒙古族似的,他说他家都多少代混血了,而且这孩子在泰国长大晒得~!
第3个回答  2008-05-25
典型的满族人中,两眼间隔较近,直鼻,长方脸型的较多,肤色较浅。满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达到40%以上(这一比例在汉族中是2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