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中的“盖”和“将”分别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盖”是发语词,用于句首,无具体含义,可不必译出。“将”是“如果,假设”之意,表虚拟语气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

原文节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简答】
------------------------------------------------------------------------------------------------------------
[1]这里的“盖”是发语词,用于句首,无具体含义,可不必译出。
『参见』:《汉典-汉语词典》及《百度百科》“盖”字释义第8:发语词:盖闻天地之数…(《西游记》)

[2]这里的“将”是“如果,假设”之意,表虚拟语气。
『参见』:《文言文字典》"将"字释义第9:假若;如果:“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原文出自苏轼《前赤壁赋》,意为:“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追答

【简答】
--------------------------------------------------------
[1]这里的“盖”是发语词,用于句首,无具体含义,可不必译出。
『参见』:《汉典-汉语词典》及《百度百科》“盖”字释义第8:发语词:盖闻天地之数…(《西游记》)

[2]这里的“将”是“如果,假设”之意,表虚拟语气。
『参见』:《文言文字典》"将"字释义第9:假若;如果:“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原文出自苏轼《前赤壁赋》,意为:“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06
盖:原来。将:如果。原来如果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它,那么天地无时无刻都是变化的;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它,那么它对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追答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如月亮的圆缺,田地之间的万物无时都是变的,但它们是不会减少的)

第3个回答  2013-05-06
盖,句首发语词,可不必翻译;
将,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