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实的种类

如题所述

依据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将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1)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2)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行为。

扩展资料:

法律与事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事实问题不同于法律问题,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时候,其实已经默认事实与法律是有区别的。

应当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事实与法律的确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区分,如一个人是否杀人,是一个事实问题,而要裁定该杀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尤其是要作杀人“预备”、“中止”、“未遂”、“既遂”的区分) 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则是一个法律问题。

法律与事实的区别常常出现在分析法律案例中。

一般说来,事实问题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强调事情的真实性,而法律问题主要是指国家制定认可的行为规则。

事实一般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光线、速度、颜色、人物身份、所说、所做、所闻以及推断的事实如行为人的意图、精神、心情、知识等事项,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对于某个问题应用何种法律规则,对法律规则如何作适当的阐述,及法律要求或许可做什么。

事实问题所涉及的是某些通过感官、证据或据以进行推理而可认知的事物的存在、性质和状况等问题,是通过调查过去某时间、某人、某事的存在状态等来认知的情况;

法律问题涉及的是法律制度中某些规则是否存在、正确阐述和正确适用等问题,它要通过法规、案例和权威性法源的解释来确定或否定。法律问题是法院或法官在考虑了从权威性的法律渊源中提出的规范,并听取了法庭辩论之后决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事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3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事实进行多种分类,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事件和行为
  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又称为法律事件,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事件的特点是,它的出现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所引发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既可以来自于社会,也可以来自于自然,另外也不能来自于时间的流逝,如各种时效的规定等。 行为又称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一旦作出,也是一种事实,它与事件的不同之处存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成为引发此种事实的原因,因此,当事人既无故意又无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引起的某种法律后果的活动,在法律上不被视为行为,而被归入意外事件。法律上所说的行为,仅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后果的那些行为。
  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
  这是按事实的存在方式而作的分类。确认式法律事实指的是只有当该事实得到确认之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反的是排除式法律事实,指的是只有该事实被排除后,才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确认式法律事实是法律事实的正态存在形式。它意味着只有当某一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出现时,才能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只有完成婚姻登记之后,婚姻法律关系才能形成。
  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
  按照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具有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可把它们划分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单一的法律事实是无需其他事实出现就能单独引起某种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出生、死亡和放弃债权等,都是单一的法律事实,这种事实一旦出现,就会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事实构成是法律事实的复数形式,是由数个事实同时出现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多数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必须以同时具备数个事实为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抵押贷款合同关系就至少同时具备数个事实后始得成立:一方要约、一方承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等等。
第2个回答  2013-07-17
法律事实的种类
  在法律事件中,法律事实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一)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依是否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法律事件是以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当事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 但由于这些事件的出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有可能产生,也可能发生变更,甚至完全归于消灭。
  法律行为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因为人们的意志有善意与恶意、合法和违法之分,故其行为也可以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二)肯定式法律事实与否定式法律事实
  这是根据法律事实的存在形式而做的分类。肯定式法律事实是指只有当这种事实存在时,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实。否定式法律关系是指只有当这种法律事实不存在时,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第3个回答  2016-04-15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客观现象。例如:婴儿的出生产生了一个民事权利主体;自然人的死亡引起继承的开始。
根据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事件
法律事实的发生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又称为自然事实。例如:雷击将牛劈死,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
(2)行为
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
民事行为: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条件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称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并没有确立、变更、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第4个回答  2008-01-08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客观现象。例如:婴儿的出生产生了一个民事权利主体;自然人的死亡引起继承的开始。
根据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事件vs.行为(是否于当事人主观意志有关)

确认性法律事实vs.排除性法律事实(按照事实的存在方式作的分类)

单一法律事实vs.事实构成(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是单数还是复数所作的分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