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的基础认知
1、保险产品的特殊性
相对于实物产品,保险公司卖出的是对客户风险进行赔偿和给付的承诺合同,是一种无形的商品。侯旭华的《保险公司会计》中“对于保险业,保险经营以特定风险存在为前提,以集合大量风险单位为条件,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进行经济补偿与给付,保险经营者在经营中实际充当了风险集散的媒介”从多方面总结概括了保险业的经营特征。
2、保险行业的利润具有预设性
保险行业的收入和利润都依靠保险精算对现实情况的预计,是依靠数理逻辑的计算出来的预计数,业务核算具有极大的预设性。传统行业的利润结算是在实际销售商品并收到货款之后,是真实的发生数,但是保险行业的产品定价依赖于产品精算对产品未来赔付率和费用率的估算。按照保险费率收支相抵原则(即保险定价保证保险价格=以后的可能发生的赔付支出和各项费用之和),保险利润是实际发生数与保险精算的估计数的偏差。
保险行业的经营和财务数据大部分是对现实的估计数,某一时间段内的实际发生数可能要等该时段内所有保单都终结之后,再来核算才能计算出实际数。对于财产保险这种大部分保险合同集中在一年期内的产品而言,20x1年的财务数据可能等到20x2或者20x3年或许可以精确计算,但是对于产品生命周期长达十多年甚至更甚的寿险而言,如果没有预估数,这样的滞后十几年的财务数据根本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二、保险会计要素
保险会计依然遵守通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底层逻辑和其他行业也一致。但是业务原因,会计要素特征上还是和传统行业不同,下文主要阐述保险会计要素与传统行业会计的区别。
1、资产
保险行业的投资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对于制造业来说,主要的资产集中在生产设备、存货、原材料的实物资产上。而保险业因为主要产品是无形的信用承诺,资产主要集中在所收保费滞留在保险公司内部保值增值形成的投资资产。所以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各种债券和上市股票为主的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上。
2、负债
保险公司的负债占比最大的各种责任准备金。理解保险行业各项准备金提存逻辑是理解保险行业会计最重要的一部分,保险责任准备金是对未知风险的提前准备,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赔偿准备金和一般风险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把不属于当期的保险费以准备金的形式提存出来,从当年的收入中抵扣,作为利润表中的费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列示(见下面的会计处理会更清晰)。赔款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